“遏制中国”是个大错误
1995年美国国防部发表“东亚安全战略报告”,推出美国的亚洲安全构想。“它依然是目前美国在这一地区安全战略的主要纲领”,奈表示,当时有舆论提出,要在中国变得强大前采取策略进行阻止。但是,在提出这样的策略之前,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即便想阻止,但实际上是否能够阻止中国的崛起?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多亚洲国家并不想“选边站”,它们不需要加入类似于北约这样的组织,因为它们没有感觉到威胁。所以,不可能建立一个类似冷战时期遏制苏联一样的联盟来遏制中国。第二,如果要遏制中国,意味着将中国视为敌人,如此美国在未来会失去很多机会,“这会是个很大的错误”。如果将中国视为敌人,则表明在未来面对问题时,不存在互相妥协,没有积极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克林顿政府时期设计的对中国策略的本质是“融合但是限制”。“融合”就是指欢迎中国进入国际体系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口中国产品、允许与中国存在大量贸易赤字等,美中之间在经济上逐渐相互依赖和影响;“限制”是通过强化《美日安保条约》,建立一个中国崛起背景框架下的美日安保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限制”并不是要“遏制”中国的实力增强,而是让中国和域外国家都意识到,美日将一起行动,限制可能被打破地区平衡的状况发生。
客观看待中国发展
20年过去了,亚洲的各方面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体现得最为突出。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亚洲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美国也需要改变策略,旧的战略已经不适用了。
奈梳理出几种这类“新”战略的典型代表。例如,澳大利亚战略学家休·怀特(Hugh White)认为,鉴于中国很快会在亚洲拥有更强大的实力,美国应察觉到并主动退后。从地缘政治学角度解释,即由中国来控制第一岛链,美国放弃在该范围内的权力。另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近日发表的文章提出,亚洲将出现美国占据军事霸权,而中国经济起主导地位的局面。
还有观点认为,中国军事力量迅速提升,并将很快居于东亚军事领先地位。从中国在各领域武器装备的投入可以看出,美国正在被逐出第一岛链,亚洲的军事平衡正在发生变化。“所以,该观点的支持方认为,美国应该准备先发制人的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加大政府的军事投入。”奈补充道,华盛顿有很多军工企业对此战略尤为感兴趣。
在我看来,这些‘新’战略都是错误的”,奈表示,首先,中国的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被一些人夸大了,2040年中国是否能成为东亚军事霸主?答案是否定的。其次,一些人只关注中国经济的两位数增长速度以及庞大的人口基数,却忽略了近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平稳增长趋势。因此,奈强调,20年前设计的“融合但是限制”战略,依然适用美国用来应对当前亚洲形势。
美中关系释放乐观信号
奈在演讲中还谈到了美中关系。他对美中关系表示乐观,“美中关系既竞争又合作,是个不错的模式”。美中之间的关键问题包括货币、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也许四五年前,美中关系曾有过比较不愉快的阶段,但是从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可以看出,美中双方对主要问题都进行了很好的管控。尤其是货币贬值已经不再是问题;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达成框架协议。目前,美中两国虽然不能说“完全成功”地解决了各领域问题,但可以说很好地对这些议题进行了管理。
奈对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必定会发生战争的论调表示反对,他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例如,其中一个假定是崛起大国让守成大国感到恐惧,而在他看来,中国不会对美国造成“过多恐惧”,换言之,中国的实力不足以威胁美国的地位。
在谈到中国的“软实力”方面,奈表示,中国政府近年来对软实力建设投入很大。“这一举措很聪明”,因为随着综合实力的上升,中国需要通过软实力的影响,缓解其他国家的担忧与恐惧。但他也提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应进一步在软实力建设中得以体现。
在提问环节,有人问到,美国如何才能做到在中日关系中起到建设作用而不是破坏作用?奈表示,美国并不想太多地卷入中日两国之间的事务,不想加剧中日关系紧张化,也不希望中日矛盾升级。
(波士顿9月15日电)
驻波士顿记者 冯黛梅
编辑:张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