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世界的中心是个体和家庭,即使国家越来越大,经济越来越好,如果无法让个体感受到好处,都只是徒劳。其中,个体的月薪上升和工作稳定是一切的核心,只有这样,国家经济才能发展,个人对未来保持乐观,消费才会增加,从而拉动内需。
政府期待今年能够形成这种良性循环。经济副总理玄旿锡在去年年末表示“希望新年市场各个角落的顾客越来越多,年轻人都找到工作,提着篮子购物的主妇越来越轻松”,期望像金某一样的人越来越多,从而拉动内需,使之和出口一起,成为拉动经济的双头马车,引导经济恢复。
从指标上看,似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期待。国内外机构对民间消费增加率(从2013年的1.9%增加到接近4%)和新就业岗位数(从38万个增加到41万~45万个)的预测都非常乐观。分析认为,大法院的标准工资判决和延长退休、缩短劳动时间等政府政策对于劳动者来说也是一个良好消息。
但是,体感感受远达不到相关数值。原因在于就业岗位的质量问题,增加的就业岗位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高龄求职群体和服务行业,以坚实制造业为基础的优质工作岗位很难增加。韩国国内就业者中,在制造业工作的人只占17%,在世界最发达的产业国家德国,这一比例为22%,日本为18%。劳动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委员琴在昊说“数年间,国内代表性企业的销售额虽然不断上升,但劳动者数量却没有大幅增加”,“制造业比重已经达到一定的限度,增加海外生产的倾向也在持续,很难期待优质工作岗位大幅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连吸收就业者的主力军——服务行业的生产效率也在逐渐下降。服务行业的人均附加价值在2004年为制造业的65%,去年下降到了44.5%,意味着优良工作岗位和一般的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很难缩小。
也有人指出,退休时间延长和标准工资的变数成为了导致大企业不愿招聘新人的因素。还有人对政府的预期值(45万个)提出质疑。2013年新工作岗位的三分之一左右都得益于政府增加福利支出,在保健福利领域产生的就业机会,如托儿所工作者和病人护理等职位。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雇佣专家指出“这些领域的人员需求已经在一定程度达到饱和,没有足够的预算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预计很难创造出4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消费增加率的上升能否让人感受到切身的实惠,也是一个疑问。长期以来,出口虽然能够为经济点燃一些火苗,但人们很难感受到它带来的温度。企业赚钱再多,月薪族和个体商户的钱包也不会变厚。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和个体经营收入所占的比例从2000年的88.3%降低到了2012年的78.3%,社会财富增加的速度下降,个人所分得的财富也逐渐变小,因此消费便随之萎缩。在交完税人们能够自由使用的可支配收入中,实际用于消费的比例也在同期降低了相似的比例。
现代经济研究院动向分析组组长李俊燮(音)说“急剧的老龄化趋势和越来越多的家庭负债,导致人们对于未来的不安感增加”,“出口不能带来内需,月薪族也紧缩消费,导致社区超市等个体商户越来越困难”。韩国经济研究院宏观政策研究室室长边阳圭(音)说“家庭为还债务而负担的利息每年就达50万亿韩元”,“从今年开始,利息有望增加,即使家庭收入有所上升,预计很多家庭也会因为债务,而失去消费的余力”。越来越高的包租价格和税收、准租税压力正在成为阻碍内需的重要因素。
专家们强调,应该平衡激活经济与推进经济民主化的步伐,通过市场提高效率。琴在昊委员说“去年成车企业放宽下包零部件企业的销路之后,出口大幅增加,产生了数万个工作岗位”,“要消除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非效率性障碍,才能创造出优良工作岗位”。延世大学教授成太胤(经济学)表示“通过要求企业增加投资的方式,很难挽救实物经济”,强调“应该推动导致体感景气停滞的不动产景气正常化,激活消费,并放宽对服务业领域的规制,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