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5日,《金融时报》刊登题为《工行为中国银行业制造牛市行情》的评论文章,现全文摘要如下: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国工商银行获得,确切地讲应该是重新获得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荣誉。
工行的再次夺冠,(美国富国银行从7月12日起成为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工行将蝉联了6年之久的宝座让给了富国银行),不仅仅反映出该银行在近来数周内的进步,而且还反映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转变。统计数据显示,自6月底以来,中国银行类股票上涨20%,助推工行市值至2300亿美元,比富国银行多出50亿美元。
当然,情绪指数很快就可能发生改变,这也就意味着工行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再次失去“第一”的荣耀。但是,就目前而言,工行重返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宝座,对中国银行也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中国银行业的“熊市”是众所周知的。在过去五年内,中国银行业贷款增长出现“不可持续”的快。与此同时,不良债务开始浮出水面。“影子银行”规模的大肆攀升让整个银行业不得不背负隐藏负债。利率自由化将会侵蚀他们曾舒适安逸的利润。此外,存款竞争的加剧,也在拉高银行业的融资成本。总而言之,有太多让中国银行业失眠的难题。
然而,工行近来的强势回归表明,中国银行业也有“牛市行情”。当然,银行业并不能因此而高枕无忧。即便是强劲反弹之后,仍有一些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真实价值持怀疑态度。
的确,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投资者一直低估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数据显示,截止8月底的第二个季度内,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长比市场预期高出5%左右。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银行业之所以拥有如此大的弹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良贷款仅占它们资产的很小一部分。据统计,不良贷款的规模一直处于上行轨迹:第二季度内增长130亿元,创下连续第7个季度的上行。然而,不良贷款仅占全部资产的0.96%,而且在过去数年内一直处于稳定水平。
不过,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是,不良债务在全部资产中所占份额相对较低,可能仅仅是因为整体贷款增长太过迅速,因而掩盖了事实的真相。然而,当中国经济增长减慢时,真相开始浮出水面。显然,中国监管机构不会犯下玩忽职守的错误。首先,他们会让银行提前重新打造资产证券化,提供不良资产解决办法;其次,他们允许创建新的省级资产管理企业,也就是“不良银行”,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第三,他们会很认真地对待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债务进行细致的审计,然后评估旨在减少未来支出负担的政策的可行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股票发行狂潮的前景——盘旋在中国银行业上空数年的阴云,正在开始消退。据报道,中国五大银行已经拥有规模可观的资本缓冲。对于那些实力相对较弱的银行,监管机构有望允许他们发行优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