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7日午间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徽商银行即将于本周在香港上市,成为继重庆银行之后在香港上市的第二个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和重庆银行一样,徽商银行的招股说明书也很有趣,尽管个中缘由非常不同。
徽商银行对当地政府融资平台的敞口很小。截至6月底,该行向当地政府提供的贷款仅占其贷款总额的12.9%,即236亿元人民币。该行的信托产品业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截至6月底,该行仅持有价值51亿元人民币的“证券公司或信托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占其总资产的约1.6%。相比之下,重庆银行一直在积极利用信托产品和证券产品推动对当地政府贷款。
不过,通过徽商银行的招股说明书,观察者还是可以发现中国最大的银行是如何运作贷款业务的,这种运作使它们既能满足监管要求又能保持贷款增长。
徽商银行的经营范围绝不限于传统的银行业务。过去两年来,徽商银行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银行间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一种短期企业贷款)交易商。
银行可以发行银行承兑票据,以帮助企业进行贸易往来。例如,如果一家公司想要购买价值100万美元的小器具产品,并希望在六个月内付款,它可以从银行申请获得一张相应金额的汇票(实际上就是一张借条),然后用这张票据向生产商购买所需商品。这样,生产商就可以放心地向这家公司交付货物,因为他知道六个月后能够从银行拿到货款。与作为买家的公司相比,银行的信用风险要低一些。最后,由这个买方公司向银行支付100万美元,结局皆大欢喜。
但生产商不一定要等到六个月结束才向银行支取这笔款项。它可以向银行申请提前支付现金,而银行通常会乐于提前支付,但会要求贴现,而不会全额支付100万美元──因为买家在六个月期满之前不会向银行支付这笔款项。
银行喜欢发行此类票据,因为银行实际上无需为此付出成本。这些都是表外负债,银行不需要为此储备资金,也不需要将它们计入贷存比。但在票据贴现之后,情形发生了变化,这时这些票据与企业贷款等同。
根据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要求,银行的未偿贷款不得超过存款的75%,很多银行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它们需要将部分贷款移到资产负债表之外。
这就是徽商银行的用武之地。在过去几年,该行已经成为一个以回购协议方式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的活跃买家。按照这种回购协议,该行只是暂时买进这些汇票,在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6个月)之后,这些汇票会由最初的买方银行购回。
徽商银行买进这些汇票后,又会将它们以回购协议方式转售给另一家银行。它的目的是低买高卖。2013年前六个月,该行售出汇票的转贴现利率比买入汇票的转贴现利率高出0.13个百分点。而在2012年上半年,该行售出汇票的转贴现利率比买入汇票的转贴现利率高出0.22个百分点。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推动下,截止6月底,徽商银行以回购协议方式售出了价值1,006.7亿元的金融资产,较六个月前高出一倍多,并且较2011年年底的水平高出四倍,相当于该行总贷款额的55%,2011年,这一比例为12%。
然而,自6月底以来,徽商银行大幅削减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其第三季度以回购协议方式出售的金融资产总值下降了逾40%。该行在招股说明书称,这一调整是为了应对市场利率及本行流动性需求的变动,但没有说明细节。在经历了6月份的现金荒(银行间同业拆借困难)之后,近几个月来,其他银行也收缩了银行间业务。
徽商银行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徽商银行买卖的银行承兑汇票大部分是中国规模最大、信用最好的银行发行的,但没有对这些汇票的买主作出说明。
中国的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非常低,它们不太可能购买这些汇票。小型银行可能会购买这些汇票,因为它们可能会把它看做接近大型银行企业客户的机会,这些企业客户的质量高于他们自己的客户。
徽商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利润一直以来都不太高。截至6月份,该行资金运营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12.6%,相比2011年的11.4%略有上升。因此收缩这一业务不大可能对其业绩产生太大影响。
但对那些试图推动贷款增长的银行来说,收缩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会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对银行的企业客户来说也是如此。
银行收缩承兑汇票业务意味着,企业用于开展业务的资金会减少,导致企业对供应商的支付延迟,也会导致企业自身的回款延迟。在有些企业之间,未贴现汇票是可以充当货币来流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