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3日晚间消息,中国光大银行已成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筹集了26亿美元资金,创下今年香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交易。
按资产计算,光大银行是中国排名第11的银行,此前已在上海上市。该行周五称其以每股3.98港币的价格发售了50.8亿股股票,接近于此前设定的3.83港币到4.27港币IPO定价区间的中值。光大银行在其IPO文件中称,通过这项交易筹集到的资金将用于扩大该行资本基础,从而满足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在光大银行上市以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今年香港市场上IPO规模最大的一家公司,其投资者需求表现十分强劲。而与此相比,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坏账增长的压力。
目前还不清楚光大银行IPO交易中的投资者需求表现如何,但在该行开始发售股票以前,67%的待发售股票就已被出售给19家基石投资者,其中包括加拿大保险公司永明金融集团(Sun Life Financial)和美国保险公司保德信金融集团(Prudential Financial)等,这些股票的价值大约为17.4亿美元。在香港IPO市场上,基石投资者会承诺在IPO交易中买入股票,并承诺在公司上市以后的特定时间段里继续持股。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银行及其他公司那里购买不良债务,这家公司在其IPO交易中筹集了25亿美元资金,投资者的认购需求则超过了650亿美元。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从周四开始在香港市场上进行交易,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6%,截至周五收盘时的股价与其IPO价格相比上涨了31%。在这项交易中,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最终的IPO价格定在了此前定价区间的上限。
光大银行是最近几个星期以来第三家IPO上市的中国银行。重庆银行此前IPO上市,筹集了5.46亿美元资金,是三年以来第一家上市的中国银行;徽商银行则筹集了12亿美元资金。跟这两家银行一样,光大银行的最终IPO定价也低于该行的预期账面价值,这表明投资者对银行业的IPO交易持谨慎态度。
光大银行26亿美元的IPO交易仅相当于2013年预期账面价值的0.93倍,重庆银行也是0.93倍,徽商银行为0.94倍。中国政府不允许银行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上市,但这三家银行的定价均高于其2012年的账面价值,从而避过了这项规定。
通过IPO交易筹集的资金将可帮助光大银行满足更加严格的中国政府资本要求。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整个银行业的坏账水平都有所上升。光大银行在IPO文件中称,该行将把大部分的IPO收入都用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截至9月底为止,光大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9%;而根据中国版本的“巴塞尔III协议”规定,银行在2018年以前必须将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到至少8.5%。
在此以前,光大银行曾两次寻求在香港IPO上市。2011年,该行希望通过IPO交易筹集最多60亿美元资金,但随后在同年第二季度因全球市场滑坡而撤回了这项交易;随后,光大银行又在去年5月份再次尝试登陆香港市场,并从基石投资者和主要投资者那里获得了价值12亿美元的股票购买承诺,但由于市场状况不佳而被迫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