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领导人重申了将城镇化转变成推进经济增长和重塑经济形态的强力引擎的意图,称他们将鼓励农村居民转移到小城市,而非北京、上海或其他大型城市。
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描绘了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蓝图。需要关注的是,尽管城镇化被视为“优先考虑的事情”,但是在改革蓝图中对该问题的提及并不多。
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领导人再次重申城镇化仍排在中国经济议程的前端。国内外的经济学家纷纷表示,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代言人”。一方面,入城的农村居民在城市的收入将超过他们的种地收入,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消费,从而提振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的离开也可以让农业用地被更有效地整合和耕种,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力和收入。
据新华社报道,就城镇化策略而言,政府领导人明确指出,在努力疏通农村居民迁入较小和中型城市的同时“严格控制”最大型城市的增长”。事实上,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在坚持这样的政策。长久以来,该政府始终在担心,允许农村居民“自由进入”大型城市将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城市棚户区。一些批评人士还认为,将农村居民引入小型城市将会导致支出浪费和住房工程闲置,因为很多人还是得到大城市去找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经济学家何帆(微博)支出,“如果限制大城市的扩张,那么城镇化的意义何在?”很多经济学家坚称,中国最大型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远不及东京或纽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很多小型城市已经被空荡荡的工业园区以及大面积闲置的住宅楼区所包围,变成了靠债务支撑的“鬼城”。在经济学家看来,这无疑是中国的一大金融弱点。
据报道,在12日至13日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政府领导人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指引未来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强调以人为本,从人、土地、资金、规划布局、自然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指引,描绘出有中国特色城镇化蓝图。这足以表明,地方政府官员不应把城镇化当成是房地产建筑工程蔓延的借口。
此外,中国政府重申,城镇化应该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华盛顿大学中国城市化问题专家陈金永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经济因素的关注,如空气污染、城市景观和历史保护等,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当然,中国领导人们也非常关注如何为更大规模的城镇化“埋单”,强调地方政府需要新的资金来源。中国的研究专家们此前曾指出,消费、房地产和资源税将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来源。
毫无疑问,对于接受新人口的城市来说,城镇化是非常昂贵的一件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提供更多的医保和福利以及教育。截止2012年,中国13.5亿人口中约有53%在城市生活,较比2000年攀升了17%。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将会继续。
中国政府表示,中国将会看到更多像广州、东莞这样的精英城市出现,“并不是每个城市或城镇都将变成特大型城市”。
据报道,自当选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以来,李克强一直将推进城镇化视为新的经济引擎,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在推进该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此,《中国十亿城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移居背后的故事》一书的作者、长期生活在北京的美国记者汤姆•米勒声称,“对于李克强来说,城镇化就是自己的孩子。对于习近平来说,城镇化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