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9日,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政府希望在未来数月内通过推进一系列的地区贸易协定来强化海外经济纽带,提高该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与那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打交道时,中国政府或许会更加关注经济合作,通过签订贸易协定来减少壁垒。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6日在研讨会上指出,“经济外交”将是中国2012年外交事务五大侧重点之一,中国还会完善与美国及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王毅指出,推进与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被提上日程。他还表示,中国将向其他地区贸易协定敞开大门,比如说美国牵头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他说:“我们还将积极主动滴参与到国际经济管理机制的改革之中,增加中国在规定规划中的份额,让中国拥有更多话语权。”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将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增强海外竞争力,并且“保持友好的政治关系以及友好的经济和贸易规定”。
统计数据显示,年初至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与22个国家签署了800多项合作协议,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贸易和投资领域。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茂春指出,“此举表明,外交部正在更多地参与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交易政策的规划。”在他看来,中国需要在推进旨在创造健康增长的改革的同时,加强在海外市场的曝光率。
外交学院教授苏浩表示,中国将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该贸易协定将包括东盟的十个东南亚成员国,外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以及韩国。此外,中国对其他地区合作协议也很感兴趣,比如说与孟加拉、印度和缅甸构架经济走廊。
不过,这些努力或许会因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受阻,尤其是日本。近期在东海识别区问题和第一岛链问题上,日本对中国百般刁难。对此,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愤怒。
此外,中国在经济外交问题上的努力也会让美国深感不安。苏浩指出,美国很可能会采取对抗政策。日本已经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随着日本的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成员国扩大到12个,占了全球经济近40%和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
苏浩表示,“中国很可能会传递出这样的讯息:即使存在领土争议,中国仍旧能够就经济事务展开讨论,甚至还能讨论安全合作。”
据报道,何茂春指出,很多政府机构负责经济外交,包括商务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他们的责任应该被清楚地划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