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香港开幕 陈建华创作梁羽生金庸雕塑震撼亮相

在韩中国同胞独孤老人素食午餐招待及捐赠大米活动在首尔大林洞举行

广元昭化:蜀道文化绽放时代新韵

“中山侨·世界桥”全球侨团百团联谊正式启动

인류문화 전파의 참뜻을 거스르는 “사이비 종교문화”확산은 인심을 얻지 못할 것이다.

国家级非遗绛州澄泥砚

陇西现代名人石锡铭独资编纂《全陇诗》

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封面配画:甘肃陇西农民画家陈国梁先生
 
《全陇诗》编辑说明(节录)
石锡铭
        《全陇诗》是陇西名人石锡铭先生在没有任何政府、机构参与,独资、独自编撰的以甘肃籍(本籍)诗人的诗词为主的甘肃第一部诗词总集。步入中华诗词的长廊,处处都有甘肃诗人的印迹。尽管甘肃诗星璀璨,但至今没有一本较为完整的选集。因为爱好,也是出于对故土的眷恋,我用了十多年时间收集、整理甘肃诗词,2007年先从中选出陇西的部分,由罗锦堂博士简评,编辑成了《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出版。  
        本书成册之际,感觉有必要把自己的编辑思路,向读者交代一下,或有偏颇,权当读书参考。
一  关于籍贯和时间
      《全陇诗》以甘肃籍(本籍)诗人的诗词为主,非甘肃籍(客籍)诗人的诗词为辅。本籍包括祖籍是甘肃的和出生在甘肃的两种情况;古代个别诗人史料中提到他们的祖籍在今甘肃境内,但还存在争议的,本选集酌情选入。史书上的甘肃人多以陇西、陇右等名称出现,如历史上李陵、唐代诸李均以“陇西人”笼统概述;古今地名变化也较大,如《全唐诗》中王世裕为“天水人”,他确切的出生地在今天的陇南礼县。《全陇诗》收编时,古今地址明确的在作者简介里直接注明,有争议的仅注明大概方位。本籍古代很多诗人生存、生活的时间不确切,本选集不加考证。
      《全陇诗》编辑时,本籍男性诗人按时代分为“汉魏六朝诗”、“唐五代诗词”、“宋金元诗词”、“明代诗词”、“清代诗词”、“现当代诗词”六部,本籍女性诗人编成“历代女诗人诗词”,与“诗经歌谣”、“历代客籍诗人咏陇诗”各自单列为一部,共九部。为了分卷的方便,每个时代的诗人未按生活年代的先后来编排。“现当代”的1900年,只是为了方便资料归类的一个时间概念,与历史概念无关。
二 关于“全”的思考
        一旦说起《全陇诗》,很多人马上就会质疑,一个人有资格编《全陇诗》吗,能编全吗?
        翻开古今冠以“全”的著作,读者不难发现,御定《全唐诗》也不是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或所有的诗,即使有了后来的《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编》,也还是有很多唐代诗人及诗词散见于其他地方;《四库全书》名义上是把“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但也是首先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然后收录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等少数科技著作,至于一般科技著作及戏剧、小说等文艺之类都没有收录。
       《全唐诗》、《四库全书》等以朝廷之力旁搜博采而成,它们的不全说明,任何资料汇编,“全”都是相对的。
       《全陇诗》重点在于清代及之前的甘肃本籍诗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即尽可能地搜集“全”清代之前的诗人资料,对1900前只要留下诗词的甘肃籍的诗人资料,编者如数收于《全陇诗》中。
       《全陇诗》的不全是肯定的。一是诗人资料收集的不全之外,已经收录于《全唐诗》等历代普及型典籍的甘肃诗人之诗词,诗词量较少的《全陇诗》全选,诗词量较大的选了大部分;1900年—1949年之间出生的甘肃诗人尽量搜集,1949年后出生的甘肃诗人不做重点搜集。二是诗词选择方面有所侧重。上官体、赋得体、乾隆体、老干体等精选。
         最后,经过数次删定,《全陇诗》收录了913位诗人(甘肃本籍诗人844位,其中汉魏六朝9人、唐五代46人、宋、西夏、金、元24人、明代56人、清代337人、现当代334人、历代女诗人38人,客籍69人)的一万两千余首诗词曲及一百余首《诗经》、敦煌卷中佚名的有关咏陇诗作。从目前来说,《全陇诗》是甘肃最完整的一部诗选。
(余略)
 
罗锦堂、徐而缓等评石锡铭编辑甘肃诗词、金石之贡献
 
        按陇西,虽地处边陲而文风特盛,历代人才辈出,惜多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奔走四方,故其作品,亦多散失;幸有近人石锡铭先生,热心地方文献,不遗余力,于是奔走各地,到处查访,探珠采玉,广为搜罗;穷多年之力,终于编成《历代陇西诗歌选评》一书;其中除以诗为主要篇幅外,尚涉及词、曲、赋以及新诗等,新旧并存,文白互见,为其一大特色。今单就诗歌而言,清丽豪放,兼而有之;或自然淡雅,或沉郁苍凉;既有俊逸端庄之作,亦有风流韵籍之辞。由于篇幅过大,其中难免有碔砆乱玉、鱼目混珠之虑,然均为前贤呕心沥血之作,故不忍随意抛弃,纵不能与《千家诗》及《唐诗三百首》争席,成为家喻户晓之读物,但就陇西一地而言,实为前所未有之盛事,人手一编,不亦宜乎,是为序。
                                                                                                   ——摘自罗锦堂《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序
        罗锦堂:甘肃陇西人,著名汉学家。
 
        袁第锐:陇西诗人何光第先生枉顾,并持石锡铭先生所编《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原稿一函,凡二十有六卷,嘱为之序。读之,皇皇浩浩,萃集古今,爱莫能释,因诺之。
                                                                                                    ——摘自袁第锐《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序
        袁第锐:历任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顾问等。
 
        徐而缓:石锡铭先生是当今中国难得的、具有文化自觉的金石学家。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静下心来磨一剑,精心打造《甘肃金石录》,仅凭一家、一己之力,完成了本该是甘肃大学、甘肃社会科学院、甘肃文物局或甘肃文史委等单位集众人之力、多年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
                                                                                                             ——摘自徐而缓《甘肃金石录序》
         徐而缓: 中央电视台导演、《舌尖上的中国》总撰稿人。
 
         陈冰:看《全唐诗》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给民族气质持续不断的濡养功能,他脑洞大开:能不能编篡一本《全陇诗》,将古今中外有关甘肃的诗歌一网打尽,给人们留下一个记录,也让家乡人感知甘肃在文化史、文学史上的赫赫功业。
        漫漫黄沙中,沉积着郁郁葱葱的文学森林。在他之前,没有一个甘肃人编纂和收集整理过的《全陇诗》,他竟然把《全陇诗》这个螃蟹给吃得酣畅淋漓、津津有味。编纂《全陇诗》,令人对石先生敬佩有加。这项原本应该由专家学者担纲、由国家或省级文化基金支持的项目,居然由一个个头不高的人单独完成,算得上是“绝活”。
        石锡铭,是个文化狂人,也是智能化时代的引领者,横跨文理,古今少见。
                                                                                                                 ——摘自陈冰《甘肃金石录序》
 
        陈冰:《深圳特区报》评论部主任、资深评论员、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陇西金霞:我是多么幸运的一个人,幸运的遇见一个和这位阿拉伯诗人一样有趣的、智慧的灵魂,而这个有趣的灵魂是我的期望的高度和未来,这个有趣的、智慧的灵魂叫石锡铭、是甘肃人的骄傲,是真正拥有诗人、学者智慧灵魂的文人,我始终佩服的他一样就是——坚持!坚持一生最初的方向,坚持做一个有意义的灵魂,坚持“桀骜不羁”,坚持为人耿直不做作,坚持用自己的文字为社会弱势群体鸣不平。我也在寻觅、在模仿、在努力成为他一样的人。
                                                                                                           ——摘自陇西金霞《甘肃金石录跋》
        陇西金霞:韩国新华报业集团所属韩国新华网《艺术专栏》艺术总监、专栏主编、中韩新媒体联合会中韩文化传播形象宣传大使。 

罗锦堂、姚文仓等为《全陇诗》题词
 
 
罗锦堂博士《题全陇诗》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文仓先生题词

 
甘肃省人大办公厅主任何光第先生题词
 
 
南京市作协副主席、江南诗画院院长俞律题字
 
 
陇西金霞给《全陇诗》配画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治国先生题字
 
 
陇西农民画家陈国梁先生给《全陇诗》配画
 
编纂者石锡铭的个人成就
 
        石锡铭,甘肃陇西人。智能化概念提出者,诗人、金石学家。石锡铭先生在没有政府支持,一个人自筹资金,呕心沥血编著成甘 肃省上下两千年之诗词总集--《全陇诗》,乃前无古人之壮举;同时在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等支持,耗时20年搜集整理出230多万字的金石文字,汇编成《甘肃金石录》,就是古今中外,能所企及者,寥寥无几。出版著作有:《全陇诗》、《甘肃金石录》、《智能化概念》、《浪春集》、《陇西石门爷孙诗词集》、《陇西秧歌大观》、《近代陇西诗词选》、《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堡门遗恨》等。 
 
陇西现代十大名人
         http://www.gssrw.com/index.php?case=archive&act=show&aid=5521
 
        1、罗锦堂,(1929—),字云霖。甘肃陇西人,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先生主试下台湾教育部门授国家文学博士学位第一人。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名誉教授、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作有《中国散曲史》、《锦堂论曲》、《明清传奇选注》等十四种。另有翻译两种:《明代剧作家研究》(日译中)、《中国古代文学》(英译中)。尚有《中国人的戏剧观》、《歌德与中国小说和戏剧的关系》、《关索考》等专业性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2、胡兆意,(1932—),甘肃陇西北关新街巷人。1955年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毕业,同年分配到电力部设计院。1958 - 1960年到苏联直流研究院进修,1961年回国。先后在电力建设总局、华北电力建设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现任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动能经济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国家科委三峡工程论证经济专家。50年代以来从事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科研工作,共发表论文、译文、报告29篇。在国家能源研究方面为《中国能源政策纲要》及《2000年的中国能源》电力部分编写和主要编写人之一。参与过援越及80年代的中、加合作三峡论证。
 
        3、王擎,甘肃陇西云田镇下街人。1986年,他被美国常青藤八大名校之一——康乃尔大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录取,攻读博士学位。随后,他进入全美著名的犹他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马克·凯青教授。1996年,31岁的王擎成为全美著名医学院——贝勒医学院助理教授,并创建他的第一个实验室。1999年,王擎将其实验室搬到美国总评第四、心血管医学十一年排名第一的克里夫兰医院。短短5年时间,他由助理研究员升至正研究员,同时也升至美国克里夫兰州立大学教授。2001年,王擎开始担任美国克里夫兰医院心血管遗传学中心主任。是第一个发现第一个先天性室颤基因并将成果转变成可以直接使用的试剂。2005年,王擎发现了导致癫痫和运动障碍并行症的第一个基因。
 
        4、丁德福,甘肃陇西通安人,历任西藏阿里军分区政治委员,南疆军区副政治委员,甘肃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丁将军1964年12月入伍,从当班长起到任军分区政委,在阿里地区奉献了32个春秋,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活着的孔繁森"、"军中焦裕禄"。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兰州军区视察期间,听了军区领导介绍丁德福同志带领阿里官兵建功风雪高原的事迹后,当即挥笔为阿里军分区写下了"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不负重任,守卫边防"的题词。
 
        5、何光第,(1945-),甘肃陇西巩昌镇人。1967年参加工作,曾任武都县委农工部部长、县委秘书;武都地委秘书科副科长、副秘书长,陇南地委委员、秘书长,陇南地委副书记兼武都县委书记;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喜诗词、善书法。出版《吟梅轩诗稿三集》。
 
         6、石锡铭,(1970—),陇西云田神家川人。《全陇诗》、《甘肃金石录》等编著者,智能化概念提出者。出版作品:《全陇诗》、《甘肃金石录》、《智能化概念》《浪春集》、《陇西秧歌大观》、《近代陇西诗词选》、《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和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罗锦堂教授合著)、《堡门遗恨》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美国)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终身会员、深圳市智能化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7、莫晓松(1964-),甘肃陇西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郭怡花鸟画高研班。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青联委员。主要作品:《清荷图》为神州六号太空船搭载上天,并在国家博物馆大厅展出。
 
         8、苟正翔(1946—2003),字秋潭,甘肃省陇西县人。主攻山水,兼擅花鸟、人物与书法艺术。其作品雄浑大度,笔法墨韵独具特色,线条苍劲律动,墨彩块面给人以洒脱豪放、苍茫浑厚,文气淋漓的西部博大壮美之感。甘肃电视台拍有专题电视片《苟正翔——情归山水》。1993年作品《沙都之光》入选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并获优秀奖;1995年作品入选跨世纪当代诗书画印大联展,并评为“跨世纪翰墨艺术人才”;1996年参加广州96国际艺术博览会。国画巨制《昆仑之春》等数幅作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收藏,作品常常被政府部门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苟正翔先生生年曾为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陇中画院荣誉画师、职业画家。
 
         9、汪世荣(1965—),甘肃省陇西县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科研处处长。1984一1991年在西北政法学院学习,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法学博士。1998年4月被聘为原法学一系副主任。1999年10月当选为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从2000年9月起,任西北政法学院法律诊所项目负责人。2008年10月,被选为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
 
         10、莫尊理,(1963年——),甘肃陇西人,工学博士。主编《无机合成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生活中的化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等。Polymer(美国)、European Polymer Journal(英国)、Materials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应用化学》、《功能材料》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全国化学竞赛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行动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
 
上一篇:献给父亲的三行诗
下一篇:画家田迎人创建 ——《TIAN.Y.R》品牌T恤时装

首页   |   

Copyright © https://www.koreacaoxh.com/ 韩国新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