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bbs消息,2013年8月28日,由公安部、科技部批准,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公安部装备财务局支持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旧馆)开幕,200余家智能交通、警用装备与车辆、交通安全设施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参加了本次博览会。
Tranbbs记者现场对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中控”)智能交通分公司副总工程师沈建惠就浙大中控智能交通发展情况进行了独家专访。
Tranbbs记者:我们一直很关注浙大中控的发展,了解到浙大中控业务涉足多个智能交通领域,您介绍一些都有开拓了哪些领域。
沈建惠:我们已经开拓了城市智能交通、城际智能交通和智能轨道。城际智能交通大约1998年开始进入,公司刚成立就做。2001~2002年开始进入城市智能交通领域,也是我国第一批城市智能交通企业。轨道方面我们在杭州的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武汉地铁2号线,宁波刚刚中标了地铁1号线,主要做轨道的综合监控系统。轨道交通最近几年刚刚做,从杭州地铁1号线,2009年开始市场进入。每年至少有2个地铁项目,每个项目差不多都上亿的规模。另外还做一些交通局的项目,包括车辆的联网联控项目。另外,我们还开拓了车联网业务领域系统,车联网是下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核心内容,在做一些预研工作。几个业务领域的收入比例都差不多,相对而言可能城际智能交通的大一点。
Tranbbs记者:城市智能交通领域,我们知道中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机,除此之外还有那些产品?
沈建惠:浙大中控的信号机除了自己使用外,还市场进行销售。除了信号机产品之外,我们还有自己的车辆检测器,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的车辆检测器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高的,另外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我们也应用自己的检测器。另外,我们还有城市交通指挥管理中心的软件,交通诱导、电子警察和卡口等产品的软件。我们把它定义为“一平台三系统”。包括一平台是指交通管理指挥平台,三系统包括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非现场执法系统。这是我们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核心业务。
Tranbbs记者:城市智能交通业务部门有多少投入?
沈建惠:如果考虑研发人员,接近200人的规模吧。其中研发人员大约占到50%左右,这大约100人只是针对城市智能交通业务的。企业的文化就是依托高校,非常重视研发投入。这几年浙大中控市场上看是相对比较低调,今天的展会也是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浙大中控还是比较重视研发的投入。
Tranbbs记者:我们了解浙大中控之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大约占浙大中控总营收的60%左右,那么中控在省外市场开拓的情况怎么样?
沈建惠:浙大中控在浙江的营收比重比较大,主要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温州为主。省外在山东、江西、湖北、重庆地区有开拓。前几年外部市场有探索,这几年开始陆续往外走。在外走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依托中控集团的销售网络,一方面自建浙大中控的网络开拓业务。
Tranbbs记者:最近几年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概念比较热,也确实带来了大量投资。中控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考虑?
沈建惠:中控提智慧城市理念其实比较早,只是那时候我们称为智慧城市,我们叫“E-城市、E-生活”。浙大中控公司有六大事业部,包括城市交通、高速公路、公用工程、轨道交通、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事业部。智慧城市事业部以前叫数字城市事业部。这六大事业部其实包括了医(医疗信息化,如301医院、大部分解放军医院医疗信息化)、食(水务,净水厂和污水厂的处理)、住(能耗监控,节能监控,设备运维)、行(主要指交通领域)、游(旅游、城管、环境等)。面向民生的业务领域。六个事业部,公司很看好城市交通领域,投入也比较大。
Tranbbs记者:大约从从去年开始,行业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和中小城市建设智能交通的内容是有差异的,交通流特性不一样。您认为建设内容有什么不同。
沈建惠:这里有三个不同。交通流特性不同、交通建设阶段和交通建设理念不同。比如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外场设备建设、包括集成指挥中心在2010年左右基本都建设完成了,开始从管理向服务过渡阶段。包括上海的信息中心,北京的TOCC都在做一些交通服务工作。对于中小城市来说,东部沿海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善,开始重点在交通诱导、指挥调度、联网联控集成和基础的交通信息服务建设;中西部城市建设内容就比较基础,主要还集中在电子警察、卡口和信号灯。
Tranbbs记者:未来几年的发展,浙大中控还会围绕“一平台三系统”开展工作么?
沈建惠:“一平台三系统”是目前的发展战略,是目前的工作重点。未来也许还会考虑智能公交的建设,信息服务的建设,包括客运枢纽业务的开展,目前主要还是跟踪阶段,有少部分投入,做一些示范项目。结合城市交通、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作为大交通方向发展,延伸到大数据、大公交等方向。包括公安的应用,大情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