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间,以色列媒体报道称光明食品集团有意收购以色列Tunva,该笔交易最终成交价格可能超过61亿元以色列新谢克尔,约合100亿元人民币。光明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双方还在接触阶段,对于交易金额,也尚不能透露。
如果该笔交易完成,将会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对以色列的并购案,也是中国食品公司海外并购的一笔大单。
在光明集团今年的海外收购背后,是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对于光明食品集团未来的布局。前为官多年的王宗南,有着比普通商人更多的忧患意识。
“不创新就会死。”在最近一次内部会议上,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向管理层详细地分析了美国柯达公司破产的案例。而食品作为传统行业,快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也将面临同样的危机和挑战。
屡败屡战
1995年,王宗南弃政从商,加入了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次年,兼任其下属子公司联华超市的总经理。1999年,联华超市取代上海第一百货,跃居中国零售业销售第一名。王宗南善于资本运作,2003年,由上海一百、华联、友谊和物资等上海四大商业集团组建、年销售收入近千亿元上海百联集团。2003年6月,在其操刀下,联华超市成功登陆港交所。
2006年,王宗南加入光明,并着手光明集团的整合工作,确立集团发展方向。2007年,光明集团资产业务整合大幕拉开。
而在近三年的时间中,光明集团更多把目光投到海外寻找“蓝海”。不过对于光明集团来说,其海外并购多被形容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2010年初光明对澳大利亚最大粗糖生产商CSR糖业公司提出收购,最终被丰益国际“横刀夺爱”。随后,光明在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维生素零售商建安喜、法国优诺公司等海外并购案中也因种种原因未获成功。
王宗南对此曾有解释,他称并购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 Biscuits)时考虑到英国老金制度,对收购方来说,风险太高,最终主动放弃。而在计划收购美国保健品零售商GNC时,由于考虑到北美融资发债成本太高,会影响整体的财务预算,也放弃了。在前后7个海外并购项目中,本着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最后成功完成了3个并购项目。而这3个项目分别为,新西兰乳业公司新莱特公司多数股权,澳大利亚玛纳森公司75%股权以及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出口商Diva公司70%股权。
“学习雀巢、对标中粮”
去年年底,光明食品集团在2013至2015年的新三年战略中,提出了打造本土跨国公司的目标,充分利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国际化的产业布局。要继续通过兼并收购的手段,获取符合中国消费市场需求和光明食品集团核心主业发展需要的关键资源。
而王宗南曾经提出过“学习雀巢、对标中粮”的口号,光明也期望能打造出全产业链食品王国。有分析师认为,光明集团并非像中粮集团,本身具备强大资金实力在各个领域投资。因此,在光明集团价值链的纵向整合计划需要有更多的融资渠道来辅助,这或许是整个光明集团未来进行并购的一个主流模式。
而王宗南善于资本运作。
在王宗南眼中,中国企业绝不是“钱多人傻”,在光明集团去年完成的中国乳品企业最大一起海外并购中,光明就是通过全杠杆融资方式完成的。2012年5月,光明集团和英国第二大谷物生产商维他麦公司在伦敦签约,收购其60%股份,收购价格为12亿英镑,约合122亿元人民币。光明集团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运用财务杠杆成功化解财务压力。
维他麦收购项目负责人、光明食品集团财务总监曹晓风称,当时的收购中除了采取了全杠杆融资外,还启用了“俱乐部融资”方式,利率低于平常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原来计划控制在4%以内,最后测算下来全部的融资成本在3%左右。”为了获得低成本融资,光明食品还主动申请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对光明食品的企业信用进行评级——这是国内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很少触及的举措。
光明食品集团在收购案例上,几乎没有大手笔之作,在选择项目上也相对谨慎,对于洽谈中的以色列项目,光明食品集团发言人潘建军对媒体表示,“今年(国际并购)可能实质性进展较少,但我们会加强项目的了解和储备。”而此前光明相关人士也透露过,光明集团接下来会积极推动现有海外项目的上市,“一上市之后我们原来接的债务风险就释放了,通过资本市场拿来资金以后,绩效也可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