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正常,表现为第三产业太弱,国内消费不足,内需过分依靠出口,投资过度造成产能过剩等等。但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样的结构才是正常的?我们说第三产业太弱是对正常的第三产业而言,那么第三产业多大算正常?所有的结构调整问题都有这个根本性的原则问题。我们要把不合理的结构调为正常,那么正常的结构是怎样的?
过去我们常说,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听起来十分合理,可我们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什么是好计划?如何判断两个不同的计划哪个是好?哪个是坏?“按比例”也有同样的问题。我们要什么样的比例?如何判断比例的对错?这一切都是没有答案的。可它欺骗了大多数人,以为“有计划,按比例”是对的。市场经济有盲目性,既无计划,又无比例,好像还是计划经济好。可是从来没有人问一声:什么样的计划是正确的计划?什么样的比例是正确的比例?计划经济的欺骗性就在此。
凭感觉能不能判断计划或比例的优劣?不能说完全不能。当结构扭曲时会感到经济发展处处碰壁,增长率受限,就业不畅等。但是个人的感觉总归是主观的,各人的感觉未必相同,谁的感觉更正确是没有答案的。而且感觉也回答不了正确的结构应该如何的问题。所以调结构首先要回答什么是正确的结构?然后才能谈如何实现这样的结构。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市场能够最优地配置资源。正确的结构是由市场决定的。或者说:在市场决定结构的情况下不可能有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换句话讲,结构之所以出问题,就是因为有市场之外的力量干预了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所以调整经济结构使其合理化,方法很简单,将不必要的干预力量取消。这一回答不但说清楚了什么样的结构是合理的,也指明了调整结构的方法是恢复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功能。
市场之外的力量有多种表现。如经济补贴,额外收费,管制价格,禁止进入,不公平竞争等。严格讲,公有制企业就有干预市场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可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夹杂了政治目的。当然,政治目的未必都错。比如为了收入分配的平等而干预市场(如累进制个人所得税),虽然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但实现了别的社会目标。为了别的目标而干预市场尽管有其道理,但必须十分慎重。例如为了减少贫困家庭用电的负担,对电费补贴,就是错误的。因为富人用电超过穷人。补贴的电费更多是被富人享受了。
各种对市场的干预最后都表现为价格的扭曲。而且价格又是企业配置资源的关键信号。所以调整结构的关键是调整价格,或者说,是让价格回归原位。反过来讲,如果价格不动,结构也无从调起。空喊调结构,不让价格回归原位,怎么喊都是空的。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我国经济是粗放型,靠廉价劳动力,和低价自然资源来赚钱。这一状况急需改为高附加值的精细产业。现在的方法是行政命令式,不靠市场。一般是由发改委下令关闭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高扭曲的能源和资源价格,让落后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又如有些行业产能过剩,要关闭其中落后的过剩产能。现在的做法也是由发改委筛选出应该淘汰的企业,用行政命令关闭他们。正确的做法是过剩的产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让成本高的企业在竞争中自然关闭。再如上面提到的家用电的电价太低,大部分的补贴给了用电多的大户。应该提高家用电的价格取消补贴。现在的种种做法是想避免动价格,认为价格一动牵涉的面太广,会引起社会震动。其实我国百姓经果三十多年市场经济的锻炼,早已适应了市场中价格的经常变化。这种顾虑并非必要。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应因循守旧,继续用老观念制定经济政策。
为什么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不如靠市场?首先是因为命令是人做的决定,难免有错。更何况还可能涉及寻租腐败,该淘汰的不淘汰,不该淘汰的反而被淘汰了。其次,行政命令判断该不该淘汰的多半是用几项技术指标,而技术指标并不能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真该淘汰。比如有的企业因能耗高而要求淘汰,但是它可能节约了别的资源。总起来看效益是好的。只有总体上效益差,浪费了社会资源的才该淘汰。而这个标准正好是市场能够起作用的地方,用不着市场之外的力量干预。我们过去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关闭五小企业,极大地打击了有生存能力的小企业,犯了很大的错误。
要靠市场的力量调整经济结构,前提是价格是正确的。如果价格本身扭曲,市场就靠不住。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在价格是否正确上。说到底,调结构还是要落实在消除价格扭曲的状况,让市场真正其到资源配置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上说,要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调经济结构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去掉行政干预让市场和价格起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