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7日早间消息 据《纽约时报》报道,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近日提出,作为全球位列前两名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应当互换角色。
在名为《不平衡:美国与中国相互依存》一书中,史蒂芬·罗奇指出,过去数十年来,美国和中国都过于依赖一场“权宜婚姻”:一方面中国的出口产品可以得到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消费者享受了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样的关系也令中国心甘情愿购买美国膨胀的国债。但是,这段“婚姻”已经走向了尽头,这种关系扭曲了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都没有为进一步增长做好准备。
两国繁荣走向一致
史蒂芬·罗奇表示,美国和中国需要互换身份:美国的重点应当由消费转向生产,而中国要做的则恰好相反。
罗奇认为,两国实现进一步繁荣的走向是一致的。如果中国要打造一个消费型社会,为进入城市的过亿农民找到工作的话,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服务业。美国的角色则是利用自己在连锁零售商店、隔夜快递、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专长,打造自己的出口业,帮助中国满足需求。
罗奇警告道,除非美国和中国找到了新的途径来实现共同繁荣,否则将出现谁都不愿看到的灾难性贸易大战。目前中国是美国产品的第三大进口国,所以美国出口业扩张的前景很不错。根据罗奇的计算,一个4万亿美元的市场正在为外国供应商敞开大门。
中美全新关系
但是,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中国已经将消费型社会的目标纳入五年规划中。但是罗奇怀疑美国人和政府领导人是否愿意放弃以往的消费模式,转而忍受节约型的道路。
罗奇担心,如果美国和中国没有实现角色互换,中美两国之间关系会更为紧张,爆发没有人愿意看到的毁灭性贸易战。他指出,美国国会内部反对中国的声音并非完全是坏事。参议院提出的贸易制裁法案可以促使中国抬高人民币,进而拉高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但是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复苏,而国会又真的在采取制裁措施,中美双方将出现针锋相对的局面。
针对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部敌对中国的声音,罗奇认为,美国确实在走下坡路。他指出,在世界两大巨头全新的关系中,中国像是一位成熟的高级合伙人,美国却是问题不断、并不可靠的小辈。
不应责难“中国制造”
目前,罗奇是耶鲁大学全球事务方面的高级研究员,曾执掌摩根士丹利亚洲区的业务。作为一名顶级的全球经济学家,他对中国巧妙地躲开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感到惊讶。他在书中表示:“没过多久,我就对中国的发展奇迹感到着迷。”
罗奇对中国的认可仍在持续。在这本书中,罗奇努力化解人们对中国的敌视。例如,他指出中国的出口产品虽然打击了美国制造业,但低廉的价格也帮助降低了美国通胀率。虽然中国因过度对美出口而遭遇批评,但罗奇认为这样的责难并不正确。中国通常是很长的供应链的最后一环,装配在别处制造的零部件。根据会计规则,这类产品的全部价值被记录在中国出口的名下,但其实大部分价值产生于其他国家。
罗奇承认,中国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令人担心。如果中国突然停止购买美国国债,山姆大叔就很难找到买家来接手如此大量的债务,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息。
美国问题根源在于自身
罗奇反复强调,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自己没有储存足够多的国内资本来推动增长,问题的出现与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对于美国来说,精打细算的日子即将到来。如果中国将自身的储蓄盈余用于完善本国居民的养老保险计划或者医保项目的话,中国将减少购买美国国债的规模。
罗奇认为,改革开放仅仅30多年,中国仍然在学习如何推动现代经济发展。虽然中国的知识产品状况非常糟糕,但是西方国家自15世纪便开始处理知识产权问题,而中国的专利法律诞生于1985年。尽管存在防火墙问题,但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社区,在创造全新的消费型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奇指出,中国在许多方面仍然是一个贫困的国家,与美国存在极大不同。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问题,他也对美国政坛的短视和动作迟缓感到悲观。但是,罗奇写道:“残局中蕴含了巨大的机会,美国和中国都要直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