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绿水青山的中国》:长江之韵——奏响生态与文化的交响曲

中国电视- 《绿水青山的中国》 :全景呈现“长江生态文化带”发展

中国电视- 《衣锦天下》中式美学绽放巴黎

纪念孙大石先生诞辰105周年活动在山东高唐成功举办

安哥拉BANCO VALOR银行董事局主席到访中非经济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

新技术迸发“新质生产力”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

郦越宁与他的南宋官窑重放异彩梦 ——访杭州南宋官窑研究

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
南宋官窑研究所长郦越宁
      文/章建民
      郦越宁,全国唯一的南宋官窑研究所长,一个为实现南宋官窑瓷器重放异彩的梦,而默默无闻地与瓷土打了40多年交道的工艺大师。十年前,我曾经走进他简陋的南宋官窑研究所,与他畅谈恢复南宋官窑的设想。十年后,就在杭州西冷印社集团为他主办的《雨今云古——郦越宁南宋官窑艺术暨标本展》结束不久,我再次踏进他的研究所,郦越宁告诉笔者,十年来,他的仿南宋官窑工艺一次次攻克困难,从二次釉到三次釉,终于使南宋官窑最精粹的制作工艺得以再现。他自己也获得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4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被杭州市政府认定首届“杭州工匠”。
    南宋官窑瓷器可谓杭州作为古都文化的象征之一。杭州所以成为全国八大古都之一,主要还是南宋建都在杭州,当时杭州称临安,因为,这是南宋王朝开国皇帝赵构逃难临时建都,所以叫临安,不过南宋在杭州却延续了120多年,直到建立元朝,南宋的文化的繁荣,可与唐朝相比,而南宋的官窑瓷器由于釉质莹润如玉,开片以冰裂纹为主,作为宋代五大名窑典范把中国瓷器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在杭州民生陶瓷公司老厂区角落,紧靠长山旁的低矮灰暗的小楼就是南宋官窑研究所。民生陶瓷改制后已经成为一家民营企业。由于研究所到公司大门有点距离,郦越宁开着车到公司大门口迎接,眼见他还是照样身着深色衣服,微驼的背,头上增添了不少白发。到研究所途中要经过一道道高堆的陶瓷成品墙。如果是第一次来的人,难以想象小路尽头的破旧不堪的作坊式研究,居然在中国瓷名远扬。
    1978年,18岁郦越宁招工进萧山瓷厂,分配到仿南宋官窑研制组。8年后,这个研制组成为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1989年郦越宁担任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担任所长,按照他的说法,看着小楼慢慢衰败,自己也就慢慢变老了。1978年,研制组仿南宋官窑灰青釉和月白釉二类试制品研制成功。1986年,又成功研制了南宋官窑粉青金丝纹片瓷。然而,这些所谓研制的南宋官窑产品与传世南宋官窑的残片一对照,两者差异非常明显。传世官窑具有玉石般温润的质感,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几层釉中间夹着一层厚度仅有2毫米左右的薄胎。文献记载如此形容南宋官窑:“釉青如玉,胎薄如纸”。
    郦越宁记得,1990年,老厂长将一些南宋官窑的残片交给他,告诉他,这“青瓷之王”有过130多年的辉煌,留给后人美丽的谜团,希望他能解开这个谜团。当时年轻气盛的郦越宁,并没有察觉到话里的分量。2001年,郦越宁带着自己烧制仿南宋官窑作品,到北京参加在故宫举办的“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这次展览,他有幸聆听耿宝昌、李智宴、王莉英等陶瓷界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欣赏到五大名窑传世作品的魅力,也从中看到自己仿制品与真品间巨大的差距。研讨会后,一位郦越宁敬仰的瓷器大师告诉他,“汝钧哥官定”五大窑有各自的精华,光是仿制官窑就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切莫操之过急,现在许多仿品还是停留在“四不像”。这位大师对他说,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官窑瓷有两次釉的记载,可惜已经失传800多年,如果能恢复,作为瓷人也就对得起祖宗了。
\
郦越宁作品欣赏
 
  郦越宁如醍醐灌顶。从北京归来,他回到实验室,把不同时期的官窑残片放到高倍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南宋官窑从早期到后期依次呈现“厚胎薄釉”“厚胎厚釉”和“薄胎厚釉”,在“薄胎厚釉”的瓷片里,胎薄至2毫米,最薄的甚至仅1毫米,薄胎外侧挂着两层釉。一次釉青瓷,光泽透明如玻璃,美轮美奂。二次釉青瓷,光泽骤然收敛,添了厚润。一次釉比较简单。但要解开二次釉的谜团。关键之处,是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比。没有现成的答案,唯有不断地尝试。从2001年7月开始,郦越宁带着他的团队,对南宋官窑瓷器的复古已经到了痴迷状态,他与团队们每天10小时烧窑,10小时冷却,8年里3000多次试验,终于在2009年8月,一只漂亮的薄胎二次釉仿南宋官窑碗出炉。   
  随后,郦越宁又仿制出南宋官窑“八棱穿带扁壶”“中梅瓶”“海棠式贯耳瓶”“八方八棱壶”“葵瓣洗”等薄胎厚釉官窑瓷品,以及仿南宋冰裂纹和米色釉官窑。在2009年年底,当仿南宋官窑作品参加上海仿古工艺品博览会时,获得中国文物学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作品再现了南宋官窑“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片,温润如玉”的特征。
  著名的陶瓷研究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在《中国陶瓷史》一书中,将南宋官窑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顶峰,而他所谓的顶峰正是因为多次釉,这是南宋官窑所以失传的秘诀所在,更是南宋官窑的精华所在,灵魂所在。如果说薄胎厚釉和重复施釉法是南宋官窑的皇冠,那么,只有克服三次釉才能达到皇冠。
\
郦越宁和他的瓷器
 
    在郦越宁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放满各式茶杯的矮茶席。每当高强度的研发的休憩之时,他常拿起自己开发的仿古南宋官窑茶杯沏茶品茶。平时十分木讷的郦越宁,只要说起瓷器就会眼光冒出智慧。他拿出几块瓷片进行对比,一次釉、二次釉与三次釉的区别很大,三次釉瓷片薄薄的胎体,胎体只占到瓷片厚度三分一不到,最薄处只有0.5mm, 而瓷器的玉质感显著增加,已经达到如玉之感。
    一位已经过世的南宋官窑研究前辈曾经告诉郦越宁,其实南宋官窑最精粹是三次釉工艺,可惜的是有关三次釉至今没有找到任何资料,在世的连一枚老瓷片都没有,唯有文献上的寥寥记载。这句话让年近花甲的郦越宁从来没有懈怠过,三次釉的攻克也是他在制瓷人生中最艰难的,从拉坯、修坯到上釉、烧制再到成品,多达70多道工序,守着1000多摄氏度的窑,无数次失败重来,直到曙光乍现。他仍然坚持自己梦想,         2013年初,他的三次釉成品终于出来了,几个月后,他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的二楼一个转角里,展出了他的小小笔洗,吸引了众多人驻足参观,这便是南宋官窑三次釉的再现,这件作品被评为博览会金奖。这一年,他被授予“中国陶瓷历史名宿恢复与发展贡献奖”。
\
郦越宁作品欣赏
 
  虽然三次釉技术已攻克,但郦越宁十分坦然说,三次釉烧制一次窑出产的合格率还是很低,成品率仅有10%。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让他深感任重道远。
  如今郦越宁,仍旧每天泡在他的工作室里。满地陶土碎屑,简陋的案板上放着他前几日做的陶坯。他坐到一只矮竹椅上,佝身向拉坯机,把上陶泥,凝神运作双手。一只湿润的陶坯与其说在他的双手中产生,不如说在他的凝视下产生了。洗净手,他又拿起一只晾到了时候的陶坯,又是几分钟,这个过程称之为“修坯”。 
  而郦越宁本人,言语中几乎不提及过去的荣耀。像一只褪尽火气的瓷器,温润柔和。问他:“国内做仿南宋官窑是不是你最在行?”他轻轻笑了一下,委婉地如此说:“应该说,现在没有第二个人做二次釉、三次釉。”
     40年,为了让南宋官窑重放异彩,郦越宁在艰苦环境奋斗着,即将退休他,考虑最多的还是南宋官窑的传承和发展,要让更多人了解南宋官窑、欣赏南宋官窑之美,让南宋官窑的独特技艺在新一代传承人手中继续发扬光大,是他之所愿。
上一篇:韩玉臣:用生活之源 育艺术之树常青
下一篇:郄春来:推出精品力作 服务时代人民

首页   |   

Copyright © https://www.koreacaoxh.com/ 韩国新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