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窑”红绿彩闪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
大运河静静地这里流淌千年,与德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交融,却也始终保持着她的质朴古貌。2月18-19日,以“原真古貌·创新传承”为主题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在这里拉开帷幕。作为近几年发掘出土传承创新下来的红绿彩瓷器,以其精美绝伦的传统技艺和越来越多年轻创作者的加入,再次出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德州符号。
一场原真质朴却又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作为此次论坛的系列活动,运河沿线城市手造展,展出了沿线8省28市的手造精品。德州的红绿彩、金丝彩贴、建志剪纸、梁子黑陶以及北京景泰蓝、天津泥人张彩塑、江苏古音斫古琴弹奏、浙江骨木镶嵌技艺展演都将在活动现场联袂上演,共同助力了这次文化盛会。
德州因大运河而兴,齐鲁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交汇融合,孕育了一大批传统手工艺,它们在兼容并蓄中传承创新,慢慢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德州手造”。
经筛选,首批47家非遗工坊和8大类192项“德州手造”项目,入选了德州市手造资源库,并实施动态管理。
作为“山东手造·德州有礼”代表作品之一,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来宾展示了“德州历史名人故事”德州窑红绿彩摆盘系列作品,如《颜真卿》、《田雯》、《平原君赵胜》、《孙伏伽》等历史名人及《嫦娥奔月》、《祢衡骂曹》、《晏子使楚》、《后羿射日》等历史故事。以及德州窑红绿彩综合装饰雕塑系列作品。
现场画瓷创作的“德州窑红绿彩”传承人、彩绘师李彦杰介绍说,宋金时期德州窑红绿彩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红绿彩瓷俑,像胡人俑、侍女俑、童子俑、道教神祇、佛教神祇等,彩绘以平填为主。而我们现代创作的德州窑红绿彩综合装饰雕塑系列作品,不断守正创新,造型更加灵动、精美、多样,同时将红绿彩彩绘与古彩、粉彩等技艺相结合,彩绘更加细腻,工艺更加讲究,符合现代装饰和审美。
一次守正出奇与青春风暴出圈的文化传承
在2月19日举行的大运河手造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对如何做好大运河手造的创新实践、产业赋能和非遗的活态传承等作了演讲,其中既有前瞻性的学术探究,又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为手工艺人们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这次盛会,既给了我们德州窑红绿彩更多发展创新的思路,又让我们在文化产业拓展与交流上拓宽了更多通道。”深度参与本次活动的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宇说,本次论坛活动德州窑红绿彩展出的作品体系更丰富、作品数量非常多。除了德州历史名人系列德州窑红绿彩摆盘,德州窑红绿彩综合装饰雕塑系列作品外,像《风华绝代》瓷美人、《岳飞》瓷像、《陶渊明》瓷像、《貔貅》瑞兽等,还有《凤穿牡丹》、《双狮戏球》、《桃花流水》等红绿彩茶具,大红大绿,古色古香。这些作品保有德州窑红绿彩传统文化符号,同时结合多种工艺、画法,也体现了在创作现代德州窑红绿彩瓷器中的多维度创新与尝试。
“这次展示,我们就在德州,我们所展示的作品数量、质量和艺术价值,都是历次展示中最集中最充分的一次,这得益于我们的年轻血液的不断加入。在守正创新、吸纳年轻人创作思想上,不遗余力地去投入与呵护!”刘宇说,如今,德州的匠人们在守正中创新,融入国潮风、陶瓷雕塑、浮雕等多种元素,让红绿彩这门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再次“出圈”。
刘宇告诉记者,“德州窑红绿彩”非遗技艺现有两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刘鸿飞作为非遗传承人,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将多种陶瓷技艺、创作方式融入到德州窑红绿彩瓷的研发中,带领团队不断出新。同时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着重培养了18名红绿彩彩绘师,除学习德州窑红绿彩传统技艺外,也针对陶瓷创作进行系统学习,培养审美能力,鼓励年轻人与导师进行思想碰撞,激荡出更有张力的创作思路。
去年7月份,德州学院与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德州红绿彩文化研究项目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撰写“德州宋窑红绿彩文化研究”书稿,进一步推动德州红绿彩事业发展。签约仪式上,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耀辉特别提到,“进一步挖掘和梳理德州红绿彩文化,着重从红绿彩文化的历史渊源、烧制工艺、类型特点、文化内涵、历史影响,以及红绿彩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开发等方面,做深入系统研究。”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陶瓷产业产值已经突破2000万。这只是德州市集中推动手造优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州借势“山东手造”,积极发挥大运河手造资源优势,推动要素集聚整合,叫响“山东手造·德州有礼”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根据相关统计,德州手造优势产业主要有美食产业、陶瓷产业和木艺产业,三大产业纳入统计的55家企业年销售额33.45亿元,吸纳就业1.03万人。小手造,大产业,激发“两创”新活力。
一曲运河文化与历史遗存交相辉映的序曲
活动现场,许多参展市民和全国各地的专家来宾纷纷驻足观看,纷纷表示了对“德州窑”红绿彩作品的赞赏与喜爱。“德州窑”红绿彩是大运河文化的产物,历史可以追溯到宋金时期,色彩主要以红彩、绿彩为主,用色大胆,对比强烈,风格鲜明。
红绿彩瓷器起源于宋金,兴盛于元明,衰亡于明末清初。它的诞生,相当于黑白电视变成了彩色电视,是瓷器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将中国乃至世界的瓷器带向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宋金时期,中国制瓷业名扬海外,德州窑红绿彩瓷器也依托大运河之便,惊艳问世,凭借着鲜亮色彩和精湛技艺流通全国,被誉为“历史的彩虹”。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于历史中款款而来的德州窑红绿彩,如今在德州,又拥有了新的定义。
2月18日,在大运河古玩城,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始人李见深饶有兴趣地逛起了这里的古玩集市,随后他又来到德州窑红绿彩博物馆。
2006年的一次考古中,德州窑露出面貌,出土大量红绿彩文物,德州窑红绿彩的匠人们重新创作与传承。走进德州红绿彩陶瓷博物馆,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穿着龙纹中式长裙、手姿优美、面目清秀的瓷美人系列作品。从淘土炼泥到拉坯,从修坯、蘸釉到入窑,再到搓料、釉上彩绘……最终二次烧制成为真正的作品,红绿彩制作技艺体现了极强的专业性。
在德州窑红绿彩博物馆,李见深反倒是对一些出土的残破的陶俑、残存有红绿黄三个红绿彩创作的色阶图案十分感兴趣。“北方这种原真古貌自然留存的东西,古代匠人创作留下来的痕迹,她有情怀有味道有故事!”李见深说。
他表示,千百年来,除了红绿彩,京杭大运河在德州留下众多历史痕迹,现有的村落、水土和自然生态都是德州独有的、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世界文明的载体,公园建设的最大价值是吸引全世界优质艺术资源植入,为动态的河流赋予更高的文化价值。
他建议将富含德州特色元素的商品及非遗文化和外地相关艺术进一步融合,突出运河两岸村居的人文和市井气息,让各界能切身体会大运河走过千年的声响、气息、味道,让公园更有文化味、烟火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伴随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开发,一曲属于德州的、属于大运河文化的、属于世界的文化一部分的文化味和沿线人间烟火气交相辉映的交响,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