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园区发现的雪豹。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供图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12月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会议期间,190多个缔约方的代表将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展开磋商。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作用备受期待。
去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世界看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担当: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中国出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说到做到”的行动力,也为接下来会议目标的达成注入了信心。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30周年之际,如能推动“框架”通过,将大大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路透社评论说,其重要意义将堪比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中方在第一阶段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期待大会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又务实平衡的“框架”。
世界希望见到一个具有“雄心”的计划,反映出眼下保护生物多样性形势严峻、刻不容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曾说,“我们吃的食物来自生物多样性,我们喝的水来自生物多样性,我们呼吸的空气来自生物多样性”。然而,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困境。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当前物种灭绝的速度要比科学家预期的快1000倍以上;2001年至2020年,世界失去了4.11亿公顷的树林,其中16%是原始森林,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评估称,估计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在此情形下,世界对“框架”寄予厚望,如“到2030年,各国应至少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等富有雄心的目标常被提及。主席国中国推动制定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目标,展现中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决心。
对“务实平衡”的强调,则是中国智慧的体现。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称,之所以需要一个新的计划,是因为此前“爱知目标”没能实现,世界越发需要新的协议以更好监督和融资。中国将吸取“爱知目标”的教训,重视目标的可达性,让“框架”能够实实在在惠及民众。“框架”也将体现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扩大不同国家之间的共识。联合国新闻报道称,在谈判中,除非就所有问题达成一致,否则就不能达成协议,当前关于农业发展、杀虫剂等问题均可能存在分歧。在190多个缔约方中求同存异,可谓挑战巨大,中国始终积极推动谈判、促进合作。自第一阶段会议结束以来,中国利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20国集团环境与气候部长联席会议、第77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生物多样性日等场合和时机,组织召开COP15重要议题交流会、高级别圆桌会等,与各国就推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成功召开进行沟通协调。不懈努力之下,是中国对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执着追求。
中国如今已成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贡献者。中国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向世界传递信心:海南长臂猿成为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呈种群恢复状态的物种;稀有物种云猫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珍稀濒危动物雪豹现身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园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经验的可操作性,也将为“框架”的制定带来更多信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社会有理由期待,未来中国还将持续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力量。期待COP15的举办进一步凝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共识,为全人类带来福音。(何洌)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何洌、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