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一个78岁的老头,射手座。他戏剧出身,却以电影的方式被人所熟知。
当伍迪·艾伦这个名字在这儿被提及时,第66届戛纳电影节正走向尾声,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个法国小城,却不能不有一个关于伍迪·艾伦的遗憾:他的新片《蓝色茉莉》没有入围本届电影节。
然而,几乎没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伍迪·艾伦电影的中国观众,最近几年,总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这个啰里啰唆的美国老头的强大影响力。
最近的消息是,《记录伍迪·艾伦》即将在中国发行;而他创作的戏剧《中央公园西路》,被中国80后导演王翀改编以后,在两年时间里演了好几圈,在2011年及2012年,这部戏曾两度巡演杭州。最近它又要开始新一轮巡演。
无论周遭如何,伍迪·艾伦有着他的淡定。目前,他正谋划他2014年的新片,以便保持他一年一部电影的频率。当然,他更不会在意人们茶余饭后讨论他和养女的恋情,因为他早就说过,乐得当一个劲爆八卦的主角——果然是个射手座,如同坊间讨论的那样。
不过,伍迪·艾伦在电影上的执着,却源于对生命前行的恐惧。
2012年,《爱在罗马》里的心理医生对伍迪·艾伦扮演的角色说:“你把退休等同于死亡。”
这,恰恰是他本人心态的精确写照。
事实上,从5岁开始,伍迪·艾伦就开始对死亡产生恐惧,并且时刻焦虑着衰老。当他1977年拍出《安妮·霍尔》,并塑造出同样焦虑的男主角艾维·辛格的时候,伍迪·艾伦已经被这个念头折磨了37年。在《安妮·霍尔》里,年过40的伍迪·艾伦在絮絮叨叨的开场白里讲了一个笑话——两个女人去了一家饭店,一个抱怨说食物太差,另一个抱怨分量太少。“这恰恰就是我对人生的感觉。充满不幸、孤独、痛苦,生命转瞬即逝。”
伍迪·艾伦曾经说过:“衰老没有任何好处。你不会更有智慧,不会更成熟,不会以更光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你得跟身体的衰退抗争,却没有什么选择。”
于是,马不停蹄地拍电影成为伍迪·艾伦治疗心理暗伤的方式。
“我觉得脚下永远是深渊,而拍电影就是为了让自己分心,不用去焦虑。假如我不去思考如何为凯特·布兰切特写一个好的场景,我就会胡思乱想更宏大的问题,而那些问题是无解的。”
借由电影,他可以跟年轻美貌的女人和才华横溢的男人在一起;
借由电影,他可以感慨以及嘲弄中产阶级的婚姻爱情,探讨爱和欲望,宗教和死亡。
虽然,他一年一部的电影里不乏平庸之作,但总会隔三岔五有叫人惊喜的捧出。而对我们而言,更深层次的惊喜也许在于一个人该以何种激扬的方式来面对人生中的恐惧和暗疾。
所以,在无数对伍迪·艾伦的仰望中,我们试图走近最靠近我们的讲述——80后中国导演王翀将伍迪·艾伦的《中央公园西路》本土化,而70后大学教师刘翔则在电影中目睹着伍迪·艾伦的精神。
很显然,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伍迪·艾伦聪明得过分,天才得无可复制。
不过,伍迪·艾伦却这样自嘲:“人们总以为我是个知识分子,因为我戴着眼镜;以为我是个艺术家,因为我的电影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