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人民日报记者 杜一菲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十年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中国加快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显著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广袤田野到荒漠戈壁,处处都能看到中国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举措。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工地热火朝天,这一项目利用煤矿采空区、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每年将为华东地区输送37亿千瓦时“绿电”;在福建漳浦,中国首个批量化采用16兆瓦及以上大容量的海上风电机组项目正加紧施工,预计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5万吨。
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表示,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4%,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绿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了700万辆,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的国际市场份额接近50%……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链建设成果丰硕,中国新能源、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不懈的努力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2022年,中国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7.9%,实现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始终是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2016年起,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启动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实施了200多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外项目。
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机制,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与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已为120多个共建国家培训3000人次。
中国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增强非洲国家抵御撒哈拉沙漠南侵的能力;由中国企业提供关键设备的意大利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贝莱奥利科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可满足近两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中国新能源装备和数字智能系统走进老挝首都万象,助力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中国携手各国,书写一个又一个绿色发展故事,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023年2月10日,建设人员正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30千瓦风电场进行风机吊装作业。 杨永伟/人民图片
浙江省金华市一家汽车工厂车间里,新能源汽车有序下线。 胡肖飞/人民图片
俯瞰广西宾阳县古辣镇新胜村的暖阳光伏电站。 曾祥忠/人民图片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双溪乡草山仙鹅塘风力发电场。 朱海鹏/人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