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
“这次提出的年度改革重点,最大的特点是直击要害、务实可操作。比如,行政审批、预算、利率市场化、铁路投融资体制等改革,都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突出矛盾,顺应了社会各界的热切期待,体现了政府推动改革的坚定决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王军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今年改革重点工作的安排有新意,而且操作性很强,让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有“抓手”,也让社会公众明白如何参与其中。例如,会议在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时明确提出,“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这就给今后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打开了大门、铺设了道路。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在财税领域改革方面,会议提出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等;在金融改革领域,会议要求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等。
“从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今年改革重点看,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化取向特征非常鲜明。”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
当前中国经济的活力受到制约,根子在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当前中国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在政府,推动政府自身改革是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财税体制直接关系政府职能、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向政府自身的权力‘开刀’很难,但要增强市场活力又必须这么做。通过行政审批制度、财税制度以及机构改革,尽快把政府职能转向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来,以充分激发中国经济的活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
“这些改革部署,既是今年的改革重点,更是着眼长远,致力于改善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面’,增强发展后劲,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改革的又一大突出特点。”王军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认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为了健全社会保障网,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挖掘中国经济最大的内需潜力,要把传统农业大国变成现代化国家,根本上要改变城乡二元体制;在资源瓶颈突出、劳动力成本攀升的新情况下,中国经济未来的竞争力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下一步要真正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尽快出台今年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只要能够认真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活力能够受到极大激发,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大有希望。”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