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一、中日韩三国在青岛探讨友城交流合作
7月3日,2023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在青岛举办。作为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提升中日韩相互认知:以地方和社区交流为视角”分论坛当日在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分论坛由韩国首尔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地理学系教授朴秀镇主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袁敏道,韩国济州特别自治道国际关系大使高鈗周,日本山梨县立大学国际政策学部教授吉田均,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潘峰等嘉宾围绕进一步加强三国地方间的交流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友城是发展中外关系、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发言环节,多位嘉宾都谈到了友城在深化三国间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袁敏道表示,近年来,中日韩三国的友城结合各地特色,在经贸、科技、环保、防灾、人文以及青少年方面都开展了交流合作,为增进三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吉田均建议,在友城关系之外,可以用互相签署伙伴关系协定的方式,来进一步丰富三国地方之间的交流交往。
青岛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与两国交流最密切的中国城市之一。目前,青岛与日本的下关、京都、福冈、北九州、鸣门、神户等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同韩国的大邱、仁川、平泽、釜山、群山、蔚山、大田等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面向未来,青岛将与日本、韩国友城一道,用好地方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更多的体育赛事、节庆会展、文化艺术等交流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促进民间和青少年开展更加广泛的交往,为增进彼此间友谊、拓展各领域合作发挥更加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薛华飞)
二、山东港口青岛港再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
“远谊海”轮进行铁矿石国际中转作业。周晓峰 摄
7月2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随着最后一个清舱机械吊装出舱,“远谊海”轮以单机卸率3057吨/小时的作业效率,第26次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并一举打破四项集团纪录,高效率保障了国际中转作业。这标志着青岛港卸船机远程自动化作业在提高作业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了提速大宗干散货储运中转基地建设方面的强大服务能力。
作为青岛港干散货作业的重要码头,董家口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拥有4台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先进的卸船机,并配套先进的皮带机流程和300万平方米的陆域堆存空间。(周晓峰)
三、上半年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超14万户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超14万户,同比增长5.92%。截至2023年6月底,青岛实有市场主体2094461户,同比增长4.52%。
市场主体的稳定增长得益于青岛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青岛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六个环境”,扎实推动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效果体现到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成效上,体现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为提升服务质效,青岛面向200多万市场主体专门设立联络站,作为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间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吴 帅)
四、青岛签订山东首笔海洋碳汇交易
6月1日,“青岛造”中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投用
在近日举行的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论坛执委会与青岛东基海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海洋碳汇交易协议,用于抵销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是山东省首笔海洋碳汇交易,也是中国首次通过海洋碳汇交易实现海洋主题论坛的“碳中和”。
发挥海洋作用实现减碳固碳,是青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探索途径。尤其在海洋碳汇领域,青岛依托涉海科研院所和海洋人才聚集优势,在基础理论研究、标准计量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中国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中国首个贝藻类渔业碳汇计量行业标准就是其中的代表成果。另外,在发挥海洋产业特别是渔业产业减碳降碳作用方面,青岛优势明显。目前,青岛有21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约占中国总量的八分之一,为发展海洋渔业碳汇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勋祥)
五、青岛设立“青岛工匠日”
自2023年起,青岛将每年的7月26日设立为“青岛工匠日”,以城市名义致敬工匠,叫响“青岛工匠”品牌,打造“工匠之城”和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青岛历来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青岛有3人被评为“大国工匠”,6人获得中国高技能人才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拥有“中国技术能手”138人。截至目前,青岛共有中国国家级技能人才工作平台19个,其中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2000余个、带动全市各级培育工匠人才8000余人,年均涌现应用型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青岛匠人”生生不息,“青岛制造”熠熠生辉。(任晓萌)
青岛劳模工匠走进校园受到孩子们的“追捧”
六、青岛规划旅游公路串起“最美青岛”
作为一座拥有丰富旅游公路资源的滨海旅游名城,日前,青岛确定了“一带一轴三环”的旅游公路廊道总体规划框架。
穿行于崂山景区的公路,可饱览青岛山海美景
其中,“一带”即滨海旅游公路,组合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三大湾群,打造海岸旅游核心带。“一轴”即大沽河小沽河生态公路,串联胶州、即墨、平度、莱西,打造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发展轴。“三环”即珠山—藏马山旅游大环路、大泽山—大青山旅游大环路和崂山山脉旅游大环路,依托崂山、珠山、大泽山三大生态源地,构建“三环”旅游公路网。环环之间,以高速公路为主要联系通道,形成“快进”体系;环路之内,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干,以县乡村路为支线,结合休闲绿道建设,共同形成“慢游”体系,构成青岛“快进慢游”旅游公路体系。(周建亮)
七、旅游度假胜地青岛开启“人从众”模式
座无虚席的表演场、摩肩接踵的不夜城、人山人海的海水浴场……连日来,走在青岛街头和景区景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海”了。入选“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的青岛,进入旺季模式。
石老人海水浴场,游人、沙滩、海水共绘美好消夏图。王雷 摄
7月1日起,青岛各海水浴场全部开放,市民及游客齐赴浴场,海滨一线好不热闹。在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不少游客支起帐篷,全家老小在海边吹着海风纳凉好不惬意。小朋友则在父母的陪同下冲入大海,一声声尖叫和大笑定格童年的快乐。“青岛‘20度+’的天气好舒服,真想住在海边。”来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开心地说。
临海的青岛城市展览馆,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提前做了攻略,特地来打卡。”三位大学生将青岛作为毕业季旅行的目的地。
小麦岛上,成群的年轻人坐在草坪上,吹着海风一直坐到日落。 “这次来青岛,爬了崂山、住了民宿、逛了琴屿路,没想到青岛这么美!”游客陈先生说。
夜晚的五四广场格外热闹, 游客聚集于此欣赏青岛的地标——“五月的风”,在灯火旖旎间漫步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感受夏日的美好。
夏季到来,青岛各景区纷纷推出夜场活动。青岛啤酒博物馆升级推出沉浸式实景音乐剧《金色奇妙夜》,对于游客极具吸引力,不少年轻人带着父母前往体验。在极地海洋公园,游客可“白+黑”12小时畅玩,充分感受夜间大型演艺和美食夜市。下午4点后方特公园开启夜场,璀璨烟花、梦幻花车、戏水派对轮番登场,让这里比白天更加热闹。(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