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一、青岛202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人民币
青岛市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 2024年青岛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5.2%和30.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45.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海洋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分别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2.9%、43.5%和53.6%。
2024年,青岛海洋经济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四上”涉海企业达3221家,约占全省的30%。海洋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全市15个主要海洋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5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占全省的31.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全市“4+4+2”现代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2100亿元人民币。
同时,2025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发布:全年6.5%左右。青岛明确,今年要加快总投资2400亿元人民币的17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40个项目竣工、20个项目投产,完成投资400亿元人民币以上。实施精准产业链招商、统筹联合招商和载体平台招商,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过1000亿元人民币。(耿婷婷)
二、青岛发力打造深远海风电母港

施工中的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邢志峰 摄
日前,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成立。锚定打造立足中国北方、辐射全球的深远海风电母港,青岛绿色能源产业正在加速聚合产业力量。
联盟集聚了包括三峡集团山东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青岛汉缆股份等在内的200余家成员。既有在新能源“大国重器”和大体量项目上具备投资布局能力的央企,也有从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在这些头部企业参与下,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青岛一期3000MW海上风电项目、华电2000MW海上风电项目在青加速推进。
当下,青岛正在整合本地高压海缆、风电结构件、电控配件、特种船舶配套资源,加快引进集聚风电整机和主控系统、叶片、发电机等关键零配件企业,加速布局风电全产业链条。(杨 光)
三、青岛成上合组织国家农品输华重要通道

位于上合示范区的上合农品博览交易中心
近日,一列满载41个标准箱哈萨克斯坦小麦粉的中欧班列抵达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这批小麦粉将在这里中转,运往青岛周边的饲料加工企业。作为中亚地区最大粮食出口国,去年,共有13.8万吨哈萨克斯坦大宗农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抵至上合示范区,占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输华总量10%以上。
为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农产品流通,上合示范区积极搭建平台、开辟渠道,一大批上合组织国家优质农产品正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去年,上合示范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开展了系列农产品贸易,推动多品类贸易繁荣,青岛也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农品输华重要通道。
除了畅通物流通道、打通结算渠道外,上合示范区还通过“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上合国际绿色农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上合博览会等平台和活动,积极展示推介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王萌 王珊)
四、青岛打造“1+8+N”大模型发展体系
抢抓大模型落地机遇,青岛“出招”。近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加快大模型创新发展 打造“模力青岛”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青岛将形成“1+8+N”大模型发展体系,建设5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影响力的大模型产品。
“1+8+N”分别指1个通用大模型,8个优势领域垂直大模型和N个特定场景大模型。具体来说,青岛将培优“瀚海星云”通用大模型。推动“瀚海星云”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科学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构建全栈国产化技术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服务海洋、工业制造及行业需求的大模型生态体系。聚焦发展优势领域垂直大模型,青岛将发力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能家居、港口物流、城市轨交、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8大领域。
目前青岛培育了50余个垂直大模型,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积极培育瀚海星云通用大模型、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等一批代表性大模型产品。在算力中心建设方面,建成算力规模超过100P的智能数据中心4家,为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算力支撑。(孙欣)
五、青岛文化产业劲吹“科技风”
伴随“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青岛将科技进步取得的新成果迅速渗透到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全过程,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场景,文化产业既“叫好”也“叫座”。

《寻梦沧海》沉浸式数字演出。赵健鹏 摄
近年来,《寻梦沧海》沉浸式数字演出、崂山文化展示中心、歌尔全球研发总部、青岛深蓝中心GT巨幕裸眼3D大屏、“沿着黄河遇见海”数字化展示项目、“永恒的金字塔-金字塔幻像”VR沉浸式体验项目等青岛文化科技企业与文化科技项目,展现了技术的革新,更体现了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科技赋能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青岛已有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第五批中国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青岛市二十二世纪产业园、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4家企业和园区分别被认定为山东省集聚类基地和领军企业类基地,青岛市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总数也已达18家。
2024年,青岛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其中,以数字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7.4%。(崔燕)
六、青岛机场加密国际航线迎接跨境游旺季

外国友人在青岛体验民俗活动
随着中国民航正式进入夏秋航季,青岛机场进一步加密核心航点航线,优化快线、支线及国际航线,每周计划航班总量达4516架次,日均645架次,“沟通南北、辐射东西、连接世界”的航网结构持续升级。
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跨境游也持续升温。今年以来,从青岛机场口岸入境的外籍旅客已超过10万人次。青岛机场日韩航线日均航班量持续高位运行,稳定运营迪拜、伦敦等洲际航线,持续拓展全球通达性。

青岛胶东机场航站楼内人流如织
为满足中日韩经贸往来与文旅交流的强劲需求,本航季,青岛机场日韩航线计划日均运营量将达到53个班次,网络覆盖东京、大阪、首尔、釜山、济州等10个日韩核心城市,航班密度居中国北方机场前列。(周建亮)
七、繁花似锦引客来,满城俱是赏花人
阳春三月,首届青岛市赏花节绚烂“绽放”。赏花客流涌向网红打卡点、城市公园,也为山野乡村带去熙攘。
老城区金口一路因“玉兰与海”这一春日景观走红社交媒体平台。时下,誉为“通往大海”的玉兰树正值盛花期。“青岛真是一座漂亮的城市,花很美。我和朋友已经打卡了琴屿路,栈桥,崂山,今天专程打卡玉兰。”特意选择春天来青岛旅游的李女士开心地说。
樱花树是全城心照不宣的浪漫打卡地,中山公园、八大关、三明南路,浮山森林公园,青岛世博园,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风起花落纷扬如雨。。
崂山深处,樱桃花漫山遍野。 “这种感觉很特别,我还是第一次欣赏到这样的花海。”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Oumaima和同学打卡大崂樱桃谷,于花海间穿梭,乐趣盎然。

青岛梅园迎来盛花期
春日的青岛,紫叶李、油菜花、紫荆、紫藤、芍药、玫瑰在大街小巷次第开放。中山公园梅花园的宫粉梅、玉蝶梅、杏梅, 八大关的碧桃、海棠,老虎山公园的连翘,崂山华严游览区的映山红、流苏,大学路的蔷薇、龙江路的泡桐,鱼山路、黄县路、百花苑的丁香,西海岸新区的桃花,城阳区羊毛沟花海湿地的郁金香,城阳区国学公园的牡丹,大珠山的杜鹃,唐岛湾滨海公园的油菜花……繁花越过山海而来,成就了青岛最动人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