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茂娥 摄影报道)6月15日,中国紫砂艺术界迎来历史性时刻——当代紫砂大师崔旺应的代表作《高风亮节》紫砂壶,正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标志着其艺术成就获国家级认可,同时也为当代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树立了新的标杆。这无疑也是对中国传统紫砂壶艺术的高度肯定,对于崔旺应大师来说,更是艺术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对此,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专家评价:“此壶将紫砂的泥性之美、竹文化的意象之美、文人风骨的哲思之美融为一体,是当代紫砂艺术中罕见的‘三美合一’之作。”
《高风亮节》壶创作于2023年,是崔旺应“文人紫砂”系列的巅峰之作。作品以中国传统竹文化为灵感,选用宜兴黄龙山稀有本山绿泥为胎,壶身仿竹节造型,线条挺拔刚劲;壶嘴、壶把以竹枝形态自然延伸,细节处竹叶浮雕栩栩如生;壶钮巧妙设计为破土新笋,象征“虚心有节,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面对记者的采访,崔旺应坦言,《高风亮节》壶的创作源于其长达十年的“竹主题”研究。为精准表现竹的神韵,他曾多次赴安吉竹海写生,并钻研宋元以来文人画中的竹石题材。在工艺上,他突破传统紫砂器型限制,独创“绞泥嵌竹”技法——以不同泥料表现竹节的斑驳肌理,再以纯金丝镶嵌勾勒竹叶脉络,使作品既保留紫砂古朴质感,又增添现代审美意趣。
“紫砂壶的最高境界是以器载道。”崔旺应对记者表示,“这把壶不仅是对竹形态的模仿,更是对中国士大夫‘宁折不弯’精神的致敬。”
随着《高风亮节》壶进入国家典藏体系,崔旺应工作室同步宣布:将公开全部制作工艺数据,并设立“紫砂非遗创新基金”,用于青年匠人培养。对此,这位年近六旬的大师笑言:“竹子之所以长青,是因为总有新笋。紫砂艺术的未来,在下一代手中。”
据悉,崔旺应大师从事紫砂陶艺工艺品制作多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业内声名远扬。他的作品往往糅合古今、博采众长,集大气、秀气、雅气于一体,汇诗文、书画、雕刻于一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而新近制作的《高风亮节》壶作为崔旺应大师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现了他的高超技艺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该壶造型独特,上强下柔的壶把充满力量感,整壶轮廓线呈一“力”字造型之感,遒劲有力,深化了“高风亮节”之主旨。在细节处理上,壶身的每一处线条、每一个装饰都恰到好处,体现了崔旺应大师对紫砂壶制作工艺的极致追求。
中国国家博物馆对《高风亮节》壶的收藏,不仅是对崔旺应大师个人艺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传统紫砂壶艺术的珍视。这把壶承载着中国悠久的紫砂文化,代表了当代紫砂壶制作的顶尖水平,它将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中,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中国传统紫砂壶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把紫砂壶,不仅仅是承载的是泥土与火焰的淬炼,更是文化与时代的共鸣。《高风亮节》壶的入藏,不仅为当代紫砂艺术树起一座高峰,更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匠人对“器以载道”的当代诠释——正如壶身那簇永不凋零的竹叶,在千年文脉中,始终挺拔如初。
相信在崔旺应大师等众多紫砂艺术家的努力下,中国传统紫砂壶艺术将不断传承和创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世界文化艺术的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据悉,该壶将于2026年春节亮相国家博物馆“中华匠作”特展,与明清紫砂珍品同厅展出,形成了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