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大的改革计划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媒体预测,历史性的转点近在眼前。不过,目前来看,中国政府改革计划提议以及中国经济长久健康很可能取决于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土地,货币和财政体系政策“纷争”。
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根据中国官方的计划,在这个十年结束时,中国政府将推进中国成为一个安全、强大和繁荣昌盛的国家。经济目标包括扩大能源和自然资源领域中市场的角色、鼓励金融领域内的私人投资,以及放松政府对利率的控制等。
前IMF中国部和金融研究部主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指出,“如果这些改革的执行是成功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毫无疑问,完成这些计划的时间表是雄心勃勃的。”
但是,中国政府的决定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而对于中国经济的长久健康来说,这些问题又非常重要:农村土地权和税收、地方政府税收和财政,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支出及其从中央政府获得拨款之间的缺口。
中国政府也认识到指出农村发展的阻碍是中国政府最大的忧虑之一。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从很多方面来讲,中国的农村问题主要就是围绕土地和税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减少债务,一些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于“用较少的赔偿征农民的地”,然后高利润将土地卖给开发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政府并未严格地制止这样的举动,因为此举会带来更多的税收。
按照法律,在中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是在实践中,土地是归政府所有,因此在土地买卖等问题上,政府有强有力的发言权。
根据中国审计署6月份发布审计结果显示,截至去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2010年增12.94%。接受审计的36个地方包括15个省、3个直辖市本级及其所属的15个省会城市本级、3个市辖区。数字显示,该地区2010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已占到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0.72万亿元的31.79%。
对于中国新一届政府来说,解决上述问题绝非易事。而将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是改革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经济学家指出,除非中国政府能找到一种可以解决这一系列和土地及财政有关的难题的方法,否则很多农民将继续因拿到的补偿款太少而无法顺利变成“城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