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27日早晨消息,媒体周四分析文章指出,在繁荣时期华尔街帮助中国多家银行上市而赚取了数亿美元费用,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在蒸蒸日上的经济中收获着大笔利润;这批华尔街投行现在又从中国银行业手中收取大笔费用,不过这一次是帮助受到坏账和薄弱资本基础困扰的中国金融系统增加资本。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在亚太地区的金融服务管理合伙人包凯(Keith Pogson)说,“难道说中国是投资银行经常收到礼物的好地方?总的来说,可能不如原先想得那么丰厚,但是也确实一直都有赚。”
管理咨询企业麦肯锡的一个估算结果是,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将需要约3200亿美元的额外资本——不管是来自债券、混合债券还是股票。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IPO获得,在香港,承销商对这样的交易收费是上市融资规模的1.5%到3%。
这是在投资银行业总体弱势的亚洲市场中的一个亮点,Dealogic所追踪的上市交易数据指出,2013年亚洲的上市承销费用收入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金融企业在2013年年底的集中上市,推动香港股市成为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2013年上市交易规模排行榜第二位。同样是在中国银行业大规模上市交易的帮助下,香港从2009年到2011年一直在全球上市交易排名中列第一。
最近的这一轮上市热潮显示了中国银行业目前所处的困境。其中最大的一笔,也是香港股市2013年以来的最大上市交易,是光大银行融资30亿美元的首轮公开募股。但是光大银行被迫以低于2013年预期账面价值的价格出售股票,这显示投资者认为光大银行会因为发放出的贷款蒙受大额亏损。即使有这样的低估价起点,这家以资产排列的中国第十一大银行,其股票在上周五的首日交易中还是下跌了2.7%。
低估值和惨淡的市场回应与年内的第二大交易,将会从银行业的苦难中受益的中国资产管理企业信达资产管理的上市形成了鲜明对比。投资者对信贷资产管理的极大热情,帮助其股价从12月初上市以来上涨了27%。信达资产管理的主要业务是从银行以折扣价格购买坏账,并从重组中获得利润。
包括高盛集团、美银美林、瑞士信贷、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在内的西方银行以及一些中国银行都在近期的上市交易中担任了承销商。以光大银行为例,包括瑞士银行集团、摩根士丹利和巴黎银行在内的10家银行共享了接近4000万美元的费用;信贷资产管理的上市交易中,18家银行可以分配约6200万美元费用。
两家较小规模的银行在2013年晚些时候新发了股份,其他银行选择出售混合债券,以便在亏损严重的时候用于增加资本。三家进行了上市交易的银行都在招股说明中表示,售股是为了充实各自的资本缓冲。
波士顿咨询香港合伙人尼克-加德纳(Nick Gardiner)说,“在这个行业显然是有很多隐藏的困难,特别是涉及到小规模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时。”
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的高管都说,他们认为还会有来自中国银行业的更多融资交易。瑞士信贷、瑞银、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和美银美林则是拒绝对报道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