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7日凌晨消息,汇丰银行分析师拉姆博格(Erwan Rambourg)、安东尼·贝尔盖(Antoine Belge)和Cathy Chao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大中华区的奢侈品行业人士对这一行业广泛抱有谨慎的乐观情绪,并认为宏观经济前景已经有所改善。报告指出,“硬奢侈品”的形势并不艰难,但“软奢侈品”的表现则不那么令人激动。
以下是报告内容摘要:
——我们已与上海和香港的奢侈品行业人士碰头,这些人士认为,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仍旧存在不确定性,但宏观经济前景已经有所改善;
——手表产品无疑正面临拐点,尤其是在香港;
——有关手提包品牌的评论并未发生改变。
(一)业界人士广泛抱有谨慎的乐观情绪。
我们已在最近与上海和香港的许多联系人碰面,其中包括品牌经理、猎头、零售运营商、商店经理及其他奢侈品行业相关人士。虽然说这些人士看好大中华区有些夸大,但他们的评论普遍给人带来了“谨慎的乐观情绪”的感觉,这与挑战者的想法形成了对比。
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1)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有人认为从消费者心理来看,他们的感觉与以往相比已经有所改善。换而言之,在2011年到2012年之间宏观经济受到打击以及2013年反腐行动带来负面影响以后,高端消费者正在缓慢地重新回到奢饰品市场上来:
2)我们从来都没有听到过有如此之多的业内人士如此之多地提到澳门。澳门Cotai的项目令奢饰品从业者垂涎欲滴,其当前的销售流通趋势已经爆棚。这看起来与高端消费者继续受到吸引有关,但从结构上来说则更多地与奢侈品的渗透率不足有关;
3)香港农历新年期间的奢侈品表现很可能好于内部预期,尤其对高端手表来说更是如此。
(二)“硬奢侈品”的形势并不艰难。
这一领域中也并无“超级看涨”的行情,但手表产品出现了一些令人安心的迹象,尤其是在香港:
1)库存数据稳定;更重要的是,存量补充率已经变为正数,这意味着如果零售商售出了X块劳力士手表,那么它们将会下单购买超过X块的手表,而不是购买少于X块的手表;
2)终端消费者所要求的折扣水平已经有所下降,这可能表明其信心有所增强。
此外,在农历新年期间,有些零售商不仅在低端产品方面取得了增长,而且在高端产品方面也实现了类似的增长。
(三)“软奢侈品”的表现则不那么令人激动。
与手表和珠宝等“硬奢侈品”相比,“软奢侈品”的发展趋势则不那么好。不过,手表产品去年的销售量下降,因此其比较基础较低;同时,在亚洲地区,“进口珠宝”是一个刚刚萌芽的市场。
上海正在继续建设大卖场,嘉里中心(Kerry Center)的巴宝莉专卖店和新鸿基环贸广场(IAPM)的普拉达旗舰店均令人感到印象时刻。
但业内人士中有人评论称,中国的软奢侈品商店缺少独特性(尤其是与日本和中国香港相比),其准入门槛较低,需要有真正的刺激性因素来提高其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