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荣幸耿大使接受了瑞士《欧亚时报》的特约专访,耿大使向我们介绍了中瑞两国深化开拓创新合作项目及很多人想知道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南海问题等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耿大使向大家介绍了哪些重要的记事。
▲中国驻瑞士大使耿文兵先生
耿文兵大使:到瑞士履职两个多月,工作上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双边关系点多、面宽、潜力巨大;二是作为大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履新不久,便迎来阿曼主席访华并参加了两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谈、会见,两国领导人对深化中瑞关系的愿望和重视及两国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使我深切感受到,中瑞两国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国家体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双方坚持平等互尊、交流互鉴,增加了利益交集,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是全方位的,作为新任大使,面对两国关系进入一个发展更快、领域更宽、成果更加丰硕的历史性时期,将两国创新战略细化、落实、拓展,是我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共迎中瑞合作的春天
中国瑞士进入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新时期
耿文兵大使: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于4月7日至9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就中瑞政治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我参加了阿曼主席访华所有双边活动,我的感受是双方坦诚友好,意愿相同,共识广泛。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如果要解读两国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我个人认为可以这么理解:伙伴是关系的定位,战略是关系的高度,创新是关系的动力。因此,两国关系这一新定位对促进两国政治互信、共同发展以及经济繁荣具有长远和战略意义。所以说,中瑞关系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耿文兵大使:瑞士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的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国家。回顾中瑞关系发展历程,开拓创新是两国关系最突出的特点。瑞士是最早宣布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后,瑞士又是第一个西方国家在中国成立了中外工业合资企业。瑞士在欧洲国家中也是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目前双方建立了20多个对话机制,涵盖广泛议题。
中瑞自贸协定成为双边关系深化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一路走来,中瑞共同培育了“平等、创新、共赢”的中瑞合作精神,两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这条路不仅是互利共赢大道,也成为示范大道。
耿文兵大使:创新是增长的引擎,也是应对挑战、化解难题的出路。2016年是中国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第一年,创新在中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
瑞士被誉为“创新国度”,多年连续稳居“全球创新指数”榜首,在高端制造业、医药化工、生态农业、环保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经验。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瑞士的创新优势相结合,可取得1+1>2的效果,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瑞士位列19,是世界经济和金融强国。
我坚信,只要坚持创新合作,不仅可为两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也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经济发展有其规律和周期性,对全球经济复苏中的困难既不能低估,也不应夸大,更不能对走出困难丧失信心。中国去年经济增长率对全球经济贡献达到25%以上,今后几年也将是世界经济主要的引擎和动力。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已达10万多亿美元的经济体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是不现实的。中国有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中国经济,都需要各国添柴加火,而不是在一旁吹凉风,泼冷水。
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高度融合,给中国经济泼冷水,唱衰中国经济对谁都没有好处。做损人不利已的事情,就是做傻事。中瑞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仅利在双方,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添柴加薪。
-
在政治领域:加强两国高层往来,进一步促进两国政治互信,使双方在彼此重视、关切的问题和核心利益上更能自觉地相向而行。
-
在制造业领域:双方将加强“中国制造2025”和瑞士工业“4.0”对接,助力双方在数字化和工业4.0浪潮中走在前沿,超越传统贸易和投资关系,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
-
在金融领域:双方将以推进苏黎世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强金融监管、宏观政策、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专业人才培训等合作,加强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沟通协调,携手促进国际金融稳定。
-
在经贸合作领域:双方将深入推进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推动协定升级,为用好用足双边贸易优惠措施提供最大的便利。
-
在科技领域:双方将用好中瑞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定期对话评估交流成果,支持并积极推动两国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创新合作。
-
在生态农业领域:双方将充分发挥瑞技术先进和中国市场巨大的互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在节能环保领域:双方将以大气污染防治、城市低碳发展、绿色消费、提高能效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等为重点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
在人文交流领域:双方将在文化、教育、旅游、卫生、体育、青年交流等领域继续增加合作,切实促进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和友谊。
耿文兵大使:让瑞士人民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是我的重要工作之一。我注意到近来不少人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看法和立场及“一带一路”很感兴趣,感谢《欧亚时报》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和我本人的看法。
耿文兵大使: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并实施有效持续管辖。二战期间日本曾一度侵占南沙群岛。战争结束后,中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并加强管辖。战后数十年,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得到了包括美国、越南、菲律宾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菲律宾等国争相抢占南海岛礁,引发南海争端,进入二十一世纪南海问题才逐渐升级。
耿文兵大使:南海本无事,所谓“南海问题”是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搅出来的,中国有句话:“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从来都愿意息事宁人,也从来不无事生非。看到中国在迅猛发展,个别国家,个别人一时无法正视,是可以理解的。但想要设法在中国周边搅事,给中国添乱,就不能不说是用心不良了。
中国不希望别人给自己找事,但有了事也不会怕。中国胆小怕事,忍受屈辱,割让主权和利益的时代已永远成为了历史,中国人民也决不会让那段历史重演!具体地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合情、合理与合法的。
中国在自己的岛礁建设一些必要的防御措施是国际法赋予的权利。中国建设更多的是灯塔等民用设施,是为了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建成后将为南海地区海洋科研、气象观测、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在南海地区,中国既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也不是搞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军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
在中国和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南海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之一。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至于有国家单方面发起所谓南海仲裁案,中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根据公约规定享有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包括英、法、俄、中等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者做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中国不授受、不参与仲裁案,正是行使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是维护国际法尊严的表现。
中方认为,“双轨思路”是解决南海问题最为现实、可行的办法,即南沙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
耿文兵大使: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2013年正式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着眼点是联合沿线国家发掘洲际、区域合作潜力,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促进地区繁荣与长治久安。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沿线国家44亿人一起想、一起建,将为世界发展繁荣增添新的正能量。据预测,“一带一路”有望把超过60%的世界人口印象前所未有的凝聚和繁荣。
耿文兵大使:“一带一路” 是连通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当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与德国、捷克等欧盟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都在探索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联通中欧的国际班列也越来越密集地在欧亚大陆上飞驰。在中欧双方推进结构性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背景下,沿线国家如能将本国和本地区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将衍生出更多新的合作机会与方案。我相信,“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更好地造福中欧人民。
耿文兵大使: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开放合作原则,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瑞士不仅表达了加入“16+1”合作的意愿,也十分关注“一带一路”建设,而且是最早决定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欧洲国家之一。
当前,中瑞两国务实合作势头良好,还拥有自贸协定带来的便利条件,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框架下加强政策对接、在基础设施、金融、产能合作等领域开展三方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这将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为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
▲中国驻瑞士大使耿文兵先生、欧亚时报社长朱爱莲女士
很感动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这位知识渊博、认真又亲民中国驻瑞士大使,对于在瑞士的新生媒体来说,能专访声望极高的资深外交官耿大使真是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