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作者:刘建华
我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去世后,受到世界各国媒体和民众的致敬悼念,引发全球媒体刷屏,深切怀念这位生前帮助多个国家数百万人民解决饥饿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中国普通水稻育种专家之所以引起不同肤色人群关注,是他的付出让很多人从此不会再饿肚子。而水稻,令我不禁想起山沟里建设三线时,与父母和好多军工家里吃的“大米饭”。
虽然东北盛产水稻,印象里却不记得家住沈阳时吃过几顿大米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进山后,工厂所在塞外山沟四面环山,农作物以苞米、高粱、红薯及少量的谷子、小麦为主,村民收获的粮食很少上交国家,每年每人只分到300多斤未脱粒的毛粮,白大米对山里人来讲更是“稀罕物”。军工们待遇虽略高于村民,但日常吃的粮食均按人供应,每月高粱米,苞米、苞米面和小米居多,白面尤其大米少得可怜。几斤大米,大多家里熬数清米粒的稀米粥,偶尔和遇年节、家里来亲朋才会焖一顿干米饭。我家因车间三班倒的父亲胃不好,大米基本留给父亲上班带饭盒,有天父亲下班回家赌气说,工友总问别人都带高粱米、玉米碴子,你家大米怎么这么多,看你上班总带大米,明天我也带高粱米, 结果吃了胃疼的脸变了颜色,此后再没有带过高粱米、苞米碴子。
不论来自天南海北哪里,说何地变味的“厂话”,家家琢磨怎样变换花样做主食。做小米掺入有数大米的“二米粥”,更多的是熬小米、苞米面、苞米碴子、高粱米粥,米和碴子焖干饭,配上咸菜、臭豆腐、小葱、青椒和黄瓜蘸大酱,略微讲究些炖南瓜、豆角炖粉条、抄蒸虾酱、凉拌野菜,全家人未耽搁过上学、上班和外出钓鱼、打猎。我父母生在冀中大平原,舍不得那几斤白大米,便将做面食技艺发挥到了极致。白面擀打卤、浑汤面条、面片,或者洒水搅成面疙瘩,卤有时就是盐水腌香椿芽,浑汤面条、面片、面疙瘩随意切几刀白菜、菠菜、芸豆简单调味,滴几滴香油,放两根香菜,好歹算换了种吃法。发面饼、少油葱花饼,不放猪肉的焖豆角面,菠菜、韭菜、茴香、大小白菜,加上碎粉条和虾皮、鸡蛋蒸的粗粮菜团子倒是常吃。每周蒸一次的白面馒头,大人孩子谁也不敢敞开肚皮吃。
每隔十天半月,父母亲会让我把高粱米用自行车推到生产队磨坊加工成细面,与苞米面换样熬粥,蒸窝头、大饼子和做发糕,其中杂交高粱磨面蒸的紫红色大饼子,吃嘴里甜丝丝有嚼头,可会让人大便干燥,异常难受,遇到小孩拉不出来,大人便拿细筷子、木棍轻抠出来。见粗粮孩子实在不愿吃,母亲时常热水化几粒糖精和到面里,吃过几次窝头、大饼子和发糕,见到照样发愁想法逃避吃粗粮,哪怕饿肚子去上学。
普通的白大米,大人嘴上不说心里和孩子一样,盼着能敞开大吃一顿,即使是存放多年黯淡无光的陈大米。
为让全家人多吃几口粗粮,大人和上中学男孩子除进山下河打猎、钓鱼,小院、门前和附近山坡空地也开垦出来,搭棚喂养鸡、鸭、鹅、兔子,地里种苞米及芸豆、扁豆、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时令菜,少数军工家养一头猪、两只山羊或奶山羊。蛋可腌可偶尔与葱花、香椿芽同炒,奶让老人、小孩子喝了补身子,新摘蔬菜则给粗茶淡饭增添了亮色,倘若煎盘滦河钓的钉子、鲫鱼、马口,火上烤一条海边亲戚寄来的咸鱼干,或间或杀只老鸡、老鸭或大肥兔红烧,平日不爱吃的粗粮也觉得好下口了。
上世纪大约七八年夏天,工厂从外地农场拉回了大米,每个军工发一百斤不花钱的大米,后来涨到二百斤。看到院里地上放的白大米,母亲乐得合不拢嘴,高兴又发愁地说:“这么多大米啥时吃得完呀!”记得,厂里第一次发大米当晚,节俭的父亲第一次焖了足足大半锅大米饭,施展亲朋来家、过年才用的烹饪手艺,炒、炖做出几道猪肉多的美食,全家人终于饱饱吃了一炖软糯香甜的焖大米干饭。
母亲老家不产水稻,村里人世代劳作种植小麦及谷子、荞麦、玉米等。自从家里有了敞开吃的白大米,平常父母亲安排我给老家托运白面及油炸黄豆、带鱼等,每年春节前都将江米、小豆和大枣年糕、军用红烧肉罐头,仔细放进大米中捆扎好,让我骑自行车驮着八、九十斤的麻袋或编织袋,送县城火车站运到五百多里外的老家,让姥爷、姥姥等亲戚也吃到了白大米。上世纪八零年夏天,我高中毕业第一次回老家看望亲戚,军绿色大旅行包里装了二十多斤大米。走进姥姥家,再三恳求,姥姥才用大铁锅焖了些大米干饭,我又启开一筒军用红烧肉罐头,姥爷坐小板凳始终未吭声,直到离开老家再没吃过一次大米做的饭。
渐渐的,军工们家中大米不再是饭桌主角,口味也变高了,更喜欢吃当年产的新大米,稍远的滦河边村民开始种植大米,军工常用高出一斤半甚至二斤的苞米面、高粱米,与背塑编袋、布袋村民换新大米,后来又用大米同样重量换新小米、苞米面和苞米。迁入小城,虽然超市、农贸市场外地及泰国大米、香米任意挑选,军工们大多乐意购买东北大米,糙大米及紫米、黑米和小米、苞米碴子、苞米面等粗粮成了军工最爱。
如今,塞外军工山沟当年舍不得吃的大米,已远离了数米为炊,争相抢购的岁月,不产水稻的母亲老家大米也是想吃就做。大米角色的转换,凝聚着袁隆平院士等几代农业专家的艰辛付出,南来北往,稻谷飘香,用心血与汗水筑起了共和国坚固的大粮仓。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今天,我们继续发展水稻等粮食产业,节省每一粒粮食,让百姓永远不再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无疑是对已驾鹤西游的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
作者简介:刘建华,塞外三线第二代军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居住河北廊坊市。曾随父母进山建设三线二十余个春秋,近年喜欢通过散文写三线的山与水、苦与乐特别是军工们默默的无私奉献,多篇作品在报纸副刊及平台刊发。
责编: 曹明权 审核: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