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4-06-02 14:50:57 来源: 韩国新华网 山东商河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传承2000多年的鼓子秧歌,舞技健美、气势磅礴,代表着商河群众勤劳、智慧、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传统秧歌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须适应大众文化新需求,统筹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其绽放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商河县聚心聚力打好“文化强县”攻坚战,将弘扬秧歌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在尊重历史文脉和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勇于创新,积极拓展鼓子秧歌的生存空间、拓宽发展路径,让鼓子秧歌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以活态传承激发全民热度。目前商河全县有鼓子秧歌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8名。全县鼓子秧歌活跃村占比超过80%,鼓子秧歌活动站点113处,优秀鼓子秧歌队伍126支,形成全龄层多元化立体传承体系。对内深挖民间人才,整合全县1100余名秧歌“博士”资源,对200多个鼓子秧歌重点村按不同流派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对外广泛引才引智,加强与各级舞蹈家协会及20余所高校联合协作,推动北京舞蹈学院、济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在商河挂牌研学基地。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保护传承鼓子秧歌,形成300余名秧歌艺人为主体的传承人才梯队,实现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持续推动“鼓子秧歌进校园”,将鼓子秧歌列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广泛建立校园秧歌队伍,组织传承人走进学校辅导,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非遗项目教学模式,累计培养少年鼓子秧歌队员5万余名。激发民间传承内生动力,将鼓子秧歌与广场舞创造性结合转化,编排秧歌元素广场舞;支持组建中老年鼓子秧歌队伍,扶持草根鼓子秧歌队、滨河鼓子秧歌队、鲁北鼓子秧歌队、阳光艺术团等民间秧歌队伍发展壮大。 以精品创编塑造文化品牌。上世纪80年代,商河鼓子秧歌参与拍摄了艺术纪录片《泥土芳香》《美在人间》;1992年商河县举办全国首届鼓子秧歌研讨会,创作《商河鼓子秧歌》《商河鼓子秧歌场图研究》等理论专著;2007年拍摄数字电影《盛世秧歌》并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走进新时代,商河县更加注重鼓子秧歌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拍摄《鼓舞》等宣传片,编纂《商河鼓子秧歌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商河鼓子秧歌基础教材》《舞动鼓乡》等非遗专籍;创编舞蹈《黄河鼓韵》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演出入围“山花奖”;《商河县以“非遗IP”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案例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2021年“商河县聚焦鼓子秧歌传承保护以乡村活态非遗擦亮黄河文化品牌”入选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以文旅融合塑造幸福城市。鼓子秧歌已成为商河文旅产业的标志性符号,历届花博会农博会,各镇街赏花节、采摘节、农耕文化节及黄河大集活动均有鼓子秧歌现场驻演,鼓子秧歌“伞鼓棒花丑”卡通形象、折扇、环保布袋、剪纸卷轴、软陶摆件、数码礼盒等一系列旅游伴手礼和文创产品也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管理和运营中贯穿文化思维,全方位融入鼓子秧歌元素,积极打造人民公园、清水湖公园秧歌广场以及园林景观、雕塑小品等,让鼓子秧歌深度融入城市,提升文化内涵和魅力。商河立足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推进鼓子秧歌与时代和群众生活同频共振,实现了男女老少、社会各界、城乡互动、文旅融合“全覆盖”,塑造幸福洋溢“秧歌城”。 以交流互鉴展现文化魅力。商河县鼓子秧歌曾先后参加建国50周年庆典演出、中国文联“百花迎春”春节联欢晚会、上海世博会“山东活动周”演出、中央电视台首届少儿春晚、“六一”天安门广场万名青少年文体展示活动,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三届中国非遗春晚、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十五届“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活动。2018年在北京召开“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汇演暨山东商河鼓子秧歌走出去”新闻发布会,成功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秧歌展演。鼓子秧歌《热土欢歌》代表济南市在“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开幕式中压轴演出;《商河县鼓子秧歌:以创建为引领 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入选文旅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同时,商河鼓子秧歌多次走出国门,先后到十余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文旅中国·百城百艺”2021年非遗传播活力值榜单中,商河县在全国100个城市中位列第12位,荣登山东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