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绿水青山的中国》:长江之韵——奏响生态与文化的交响曲

中国电视- 《绿水青山的中国》 :全景呈现“长江生态文化带”发展

中国电视- 《衣锦天下》中式美学绽放巴黎

纪念孙大石先生诞辰105周年活动在山东高唐成功举办

安哥拉BANCO VALOR银行董事局主席到访中非经济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

新技术迸发“新质生产力”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

四川: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工程为抓手 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发布时间:   来源: 中新网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9日电 (王鹏 汤雁)四川是多民族大省,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中国民族分布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四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工程为抓手,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阿坝州黑水县羊茸·哈德村民族团结进步新村。(资料图)四川省民宗委供图

  数据显示,目前四川省3个自治州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33个县(市、区)及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24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省还创建并命名了400个省级示范区(单位)。

  今年7月23日,四川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这一项以“系统化、实体化”为主要特点,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载体抓手等不同层面着眼着手的探索性解决方案,逐步成为四川省民族工作的统揽,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大创新举措。其中,对民族地区村寨和城市社区等载体的着力打造,则是这一探索的前端表现。

  以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社区为例,四川把法律法规宣讲、实用技能技术培训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相结合,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培训210余期,进社区、进门店、进工厂开展授课300余次,接受培训的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达1600余人。

成都市吉福社区民族团结活动。吉福社区供图

  在成都市吉福社区,当地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打造“杨华珍藏羌织绣艺术工作室”“拉孟唐卡”等品牌,建立“民族文化之家”,带动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使各族同胞“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

  此外,四川还坚持从示范入手,从产业抓起,共建共享,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中,四川选派大批干部组建综合帮扶队,推动省内相对发达的7市32县对口帮扶彝区涉藏地区42个深度贫困县,强化民族地区经济产业支撑,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从而把脱贫攻坚过程变成宣讲民族团结、深化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

  位于甘孜州康定市呷巴乡的俄达门巴村,是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依托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牦牛奶产业、路沿经济等发展优势,当地于2016年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建设,投入三州开发资金及其他资金800余万元。2018年,全村增收46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1900元增加到8750元。

  经济发展了,俄达门巴村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载体。俄达门巴村的故事,是四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的一个小切片。据了解,目前四川省16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现了农牧民脱贫增收的经济效益与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效益双丰收。

  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说,这一行动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合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民族工作政策、机制和资源,突出落地载体,把民族工作与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足全面小康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机结合,把铸牢共同体意识“铸”到了实处、“铸”出了实效。

  据悉,未来四川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整合并撬动各方面政策、资金,规划到2025年全省建成100个民族团结示范新村、3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1000个特色产业基地。(完)

上一篇:明光十三五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下一篇: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

首页   |   

Copyright © https://www.koreacaoxh.com/ 韩国新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