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郭齐家,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海淀区委常委任武军,海淀区政协副主席陈双,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姚炜等,出席了此次典礼活动。
情系两岸,四海一家。此次典礼来自台湾的同胞有:台湾孔子协会创会理事长、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孔子第七十八代孙孔维勤,台湾中华民族致公党党主席陈柏光,以及在京的台湾青年学生代表等。据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介绍,还有一些心系两岸祭孔的台湾同胞未能亲临现场,则以视频或文字方式发来了贺电祝辞。
典礼活动上,台湾学界的师友在祝辞中对祭孔的重要意义作了诠释。汪明生先生说:“孔子是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诲人不倦,教人不怠。不论经济怎么发展,科技怎么进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忘本。” 曾昭旭先生表示:“今天是四海孔子书院纪念孔子诞辰2571年的礼乐祭孔典礼,在这个庄严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新体会孔子的伟大,感念他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对我们每一个人所做出的示范。”林安梧先生认为:“今天是一个非常独特和重要的日子,这两千五百多年来,孔老夫子的思想影响了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孔老夫子所建立的儒家最强调的是天地君亲师,我常说这是四个重要的共同体。天地自然的共同体,血缘人伦的共同体,政治社会的共同体,人文教育的共同体。人不能离开这四个共同体。”陈明哲先生讲道:“作为知识分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孔子。因为在他之前,只有贵族可以读书,从他开始‘有教无类’,庶民才得以受教育、读书,然后,知识分子就都称为‘士’,在那之前,‘士阶级’是贵族阶级。今天我们都不是贵族,可是我们都自认为是知识分子,并且以此为荣——都要感谢孔子。”
“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儒家的行为是规范顺天应人的秩序与关系,就是我们所讲的礼。而祭祀大典,就是儒家礼义思维具体而微的展现。我们儒学理念价值与实践方式都会在祭祀典礼中透过仪式与舞乐再次呈现。……期盼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中华文化更能够发挥与创造时代价值,中华文明给当代世界人类带来更多的贡献,共创属于中国人的骄傲。” 孔祥科先生说。在座谈交流中,与会嘉宾畅所欲言。苏进强先生讲道:“时值孔夫子诞辰 2571 周年,我等终身服膺中华文化、信守师道之华夏儿女, 谨率台湾原乡文化暨社区发展协会全体同仁,与北京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暨全体师生、各界嘉宾、鸿儒硕彦,共同遥祭至圣先师,惟愿全球华人同胞共同弘扬孔孟之学,复兴中华文化!”汪诞平先生说:“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千古圣人,万世先师,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在我们中华民族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祭孔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谭世坪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今日之中国,外有以各式各样的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不断地利用各种名目来切割两岸文化纽带的连接。在此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的意义尤关重要。”
礼乐祭孔典礼由书院院长冯哲先生担任主祭官,三位献礼官分别为:首献官郭齐家先生,亚献官卓新平先生,终献官陈柏光先生。
据介绍,四海孔子书院的礼乐祭孔典礼,是以古代祭祀孔子的释奠礼流程为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对细节进行斟酌损益,以不失传统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的诗歌舞乐为主题,通过礼乐来诠释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的行教精神以及莘莘学子对圣贤教化的理解与践行。典礼流程压缩了往年的雩舞、武舞部分,保留了八佾舞,流程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佾舞、进馔、读祝、四拜、送神、撤馔、撤班。
与传统的释奠礼相比,四海孔子书院的礼乐祭孔典礼还加入了大量的既带传统文化内容又体现现代精神的元素。在服装的设计上,祭祀礼生、贡生身着传统上衣下裳形制的汉服,颜色上黑红黄等颜色搭配,以示传统和庄重,主祭官和三献官的服饰以得体为宜,没有特别的礼服形制要求;八佾舞生所穿的服装,参考中国古代礼仪的舞蹈装束,并进行了形式与颜色上的创新与改进,以白色为主的八佾舞生,舞姿轻盈大方,庄重得体而不失敬重;书院的素食特色,在本次典礼上的也有体现,不再固守古礼中的三牲祭品要求,而是“荐其时食”,与书院教育中的仁爱精神相结合,进献各类谷物水果等。除此之外,本次典礼的配乐多采用现代音乐,但在歌词上充分体现经典的内涵;祭拜环节亦没有采取跪拜之礼,而是长揖恭拜。
据了解,释奠礼是先秦时代教育机构纪念先圣先师的祭祀活动,秦汉以后,逐渐演变为祭祀孔子的活动,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与丰富。由于孔子的地位随着儒学的正统地位的建立与稳固而越加崇高,祭祀孔子的规格也越来越高,自汉代以后,有众多帝王亲临孔庙,以天子之礼祭拜孔子,以表达重视儒学,继承道统的决心。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表示,孔子作为先秦中华经典、礼乐教化的保护与传承者,其孜孜以求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爱国爱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作为中华儿女不断迎接挑战、开拓进取的精神源泉。举办祭孔活动,不仅是出于对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纪念,同时也想通过一场庄重严肃的祭祀活动把儒家的教育意义呈现出来。因此,每年的祭孔活动被冠以“礼乐祭孔典礼”之名,旨在把儒家礼乐教化之精神传达给每一个学生乃至所有在场的人。礼,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中国被称作礼义之邦,便是得益于其系统而完备的礼乐制度,以及在这种礼乐制度的教化之下,不断传承并发展扩散的中华文明。礼的精神内涵之核心便是诚敬,自卑而尊人,在祭祀仪式上,所有参祭人员把诚敬谦和之精神体现到了极致。在庄重严肃又能触及心灵的诗歌乐舞的感染之下,希望所有人以最大的谦卑与诚敬之心去体会孔夫子的人生境界,去感知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所教育型的现代书院,祭孔,自然也是教育形式的一种。四海孔子书院希望为孩子们提供深刻的生命成长的体验,让生命因此而得到改变。在这种对细微末节都要注意的场合,所有参礼者时时刻刻都需要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动作之行进,表情之呈现,内心之动静。所有人都在一种极为庄重的场合让自己内心得到锻炼,充分去诱发心中的诚敬谦和之精神,并激发对这种精神的呵护。
在冯哲院长看来,两岸祭孔意义已经超出祭祀先师的范畴,同时也是在展现一种情怀,一种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同心同德的温情。儒家文化,真切地作为沟通联结两岸人民的纽带,发挥着促进两岸人民团结和谐的巨大作用。正像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执行长、台湾祭孔大典主祭官杨庆亮先生所言,因为共同的精神文化信仰,我们不分彼此,而是通过两岸人民一起纪念孔子,去表达我们共同的期待。祭典让两岸师友在中华文化中找寻通往心灵深处的春秋大义之路。(文/辅仁君 朱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