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天然韩方功能性杀菌美容皂荣获2024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海外赛区总决赛"优秀奖"

黑龙江省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哈举行 韩国新华报社总编李茂娥以代表身份应邀出席

福州古厝会说话》第三季回归!山崖之上,咫尺之间,一览石刻里的千年闽都文脉

亚洲短视频栏目联盟在韩国首尔设立短视频内容中心

惠海鹏引领百晟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创新管理 守护安全 企业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电视-《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立体梳理前沿未来产业发展脉络

诞生于苏州,远播于海外,宋体字如何风行500年

发布时间:   来源: 韩国新华网

提到宋体字,大部分人对它的印象是熟悉却“扁平”的。它是中小学课本中的主要字体之一,频频出现在广告、书籍、报刊中,是办公文件字体的通用标准……人人皆知宋体字,却很少有人了解宋体字的前世今生。对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苏州刻书史》一书的主编及作者陈正宏来说,即便是宋体字笔划末端一个稍稍隆起的小三角都是历史的注脚。

宋体字问题是《苏州刻书史》的一条主线,书中详细记录了宋体字的发源、成长、成熟,让读者看到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文化符号所具有的鲜活的生命力。在陈正宏等作者的叙述中,宋体字如何穿越岁月长河来到你我身边的历史长卷徐徐展现在世人眼前。

(《苏州刻书史》书籍)01 诞生:效率优先的“偷懒”,催生了宋体字

宋体字虽称“宋体”,却是明代诞生的字体。互联网上盛传的“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其实是一个谣言。宋体字实则由苏州刻工发明,是一种刻工话语权提升的表现。

宋体字的诞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甚至可能与刻工的“偷懒”有关。明正德三年,吴奭(shì)为父亲吴宽刻《匏翁家藏集》,使用的字体可称宋体字的最早雏形。吴宽去世前官至礼部尚书,《匏翁家藏集》是他的作品集。陈正宏根据李东阳为此书所作的《序》判断,此书刊刻的速度很快,很有可能原本想使用欧体字。

欧体字,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的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笔触遒劲硬挺。由于明代前期朱元璋文化压制政策,导致当时的书籍大量减少,到弘治正德年间书籍再次迎来大规模生产时,便经常使用宋本作为底本进行翻刻。宋本当然十分漂亮美观,但刻起来速度较慢。

在刻《匏翁家藏集》的过程中,刻工或许是偷工减料,抑或为了追求速度,在欧体字的基础上将笔画拉得更直、更硬了。吴奭似乎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采取处理措施。这体现了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江南地区文化环境的宽松。

笔划拉直后的高效率吸引了全国刻工的模仿,但这还不足以成就后来成熟的宋体字。宋体字的雏形出现不久,很多人批评它为“肤廓字”。“肤廓者,肤浅者也”,大抵可以看出人们印象中的早期宋体字了。

(宋体字“横细竖粗”与书版有关)笔划拉直后同样有很多人在追求美观,至少也给起笔处加上个“小三角”形状的顿笔。此外,仔细观察宋体字,我们能够发现竖笔要比横笔略粗些,这是宋体字的特色——“横细竖粗”。书版版片由木头制作而成,横笔与树木的纤维同向,而竖笔则与纤维垂直相交,若是竖笔和横笔一样细,那么笔划就容易断。“横细竖粗”的基调由此定下,但视觉效果上粗细的程度需要更多尝试,也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陈正宏表示,虽然刻工变得强势是大趋势,但大趋势中,一部书的创作还需主持人、出版者,需要写样工,他们在调控着宋体字的视觉美感。这些无名英雄们在不断的试错过程当中,共同铸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美观、大气的宋体字。所以,即便称宋体的源头带有偶然性,它的最终形态是一代代人积累的成果,是技术与美学在相互磨合中达成的和谐一致。

02 演变:明清两代成熟定型,数字时代百花齐放

版刻宋体字在继承中国传统楷书书法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了宋代的审美要素,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形态。它不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也反映出了文字审美意识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从纸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变,宋体字经历了形态、结构和笔画上的微妙改动与创新,以适应不同媒介对阅读体验的需求,从而衍生出多种新型宋体字体,例如悄然走进人们生活的“思源宋体”。

陈正宏提到,字体的版权问题是限制人们使用这一字体的问题之一。他直言,某种程度上“宋体字之所以会这么流行,正是因为它没有版权。” 字体设计师可以对宋体字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创造出一些宋体字的新形态。对于陈正宏来说,这些新变化是“有意思的”,但对宋体字而言是“微小的”。纵观整个历史,从宋体字诞生的正德时期,到发展至全国的万历时期,再到真正定型的乾隆时期,宋体字已经经历了时间的无数次调磨,其形态或扁方,或长方,抑或带有隶书意味,如同百花齐放,各美其美。

陈正宏认为设计师们要求版权是合理的诉求,但也应当意识到当今许多设计其实凝聚了许多前人创造的没有版权的成果。设计师们在关注版权问题的同时,更应着重于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使其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使用,这样才能使设计师的价值得到体现,他的作品才能站得住脚,甚至流芳百世。

即使有多种新型宋体字出现,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的趋势中,宋体字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黑体字等多种字体已逐渐显露自己的锋芒,字体市场丰富到乱花渐欲迷人眼。以宋体字为主的刻书活动变得更加小众化。实际上,自1950年代起,中国的雕版印刷已基本上退出了出版界,1980年代以后便以“非遗”的形式在个别地方存在。

(字体市场百花齐放)雕版印刷脱离了书籍,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而非实用工具。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转变,陈正宏认为:“出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的过程。从最初的竹简、木简到纸张的发明,再到雕版印刷的出现,每一步都是时代的进步”

03 传播:宋体字在哪里,中华文化就在哪里

文字是记录人类文明的工具,从古代的雕版印刷到现代的互联网出版,字体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宋体字这样一种独特的字体,从苏州出发,不仅辐射到大江南北,更进一步传播到了海外。陈正宏提到,20世纪以前,宋体字不仅在中国盛行,在日本、朝鲜、越南和琉球,都被广泛使用。至今,日语里仍存在许多汉字,宋体字也是其仍然在使用的主要印刷字体之一。

在万历年间,日本僧侣便开始翻刻《大藏经》中的《嘉兴藏》,而僧侣们长期刻经写样,不自觉受到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使用宋体字进行书写记录,这便是宋体字流入日本的起源。而宋体字在朝鲜半岛的经历则更富有戏剧性,尽管在明朝时便有大量的明刻宋体字本进入朝鲜半岛,但朝鲜半岛的刻书中并没有见到宋体字的身影。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明朝灭亡后,朝鲜本里却出现了宋体字。陈正宏认为这是一种政治的表达,他们用宋体字来寄托对明王朝的怀念。越南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刻书方面深受中国影响,刻本中出现宋体字并不奇怪。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宋体字在现存越南刻本中多以扁方的形式存在,这也正是宋体字在越南发生的变迁。

(朝鲜本出现明刻宋体字)除却东南亚国家,陈正宏等学者在欧洲调查时也发现了宋体字的踪影。他指出:“以前欧洲人刻书的时候,书里面偶然出现的汉字就是临时刻的,因此歪歪斜斜,而18世纪后,他们意识到中国的正式字体是宋体字,因此开始制作木活字和金属活字。”现今法国的国家印刷局里仍然珍藏着那些精致的金属活字,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宝贵遗产。

在不断地传播与演变中,宋体字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字体本身,它成了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正如陈正宏教授所言:汉字在哪里,中国文化就在哪里;宋体字在哪里,中国文化就在哪里。《苏州刻书史》为我们展示了宋体字的前世今生,它携墨香穿越时间长河,航行万里,是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古今、泽被众生的生动见证。

(视频采访截图,右上为陈正宏)策划 | 邹举 王宏伟

指导老师 | 杨晓霞

采写 |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夏誉宁 郑晓萱

上一篇:哈尔滨的冰雪节为啥能如此火爆?
下一篇:促进大件运输高质量发展 助力江苏制造跑出“加速度”

首页   |   

Copyright © https://www.koreacaoxh.com/ 韩国新华网 版权所有